刘备被曹操打败后投奔荆州刘表屯军于新野,在一次与刘表的饮宴中屡屡失言,先是擅谈刘表立嗣之事,然后又一时忘却自己的韬晦之计,抑郁不防间说出“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的壮志之言,于是见恨于蔡夫人和蔡瑁,引得蔡瑁的几番杀害。
福祸相依,刘备被蔡瑁追杀而跑至南漳,遇得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听得了那个之后与他纠缠一生之人的名号——卧龙先生。这之后有徐庶自荐于刘备麾下,为刘备攻打曹仁夺取樊城立下汗马功劳,却也引来曹操对徐庶的关注,使徐庶被使计赚入曹营。临行时,徐庶为刘备力荐卧龙先生诸葛亮接替自己的位置,并强调“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于是有了被称为古今美谈的“刘玄德三顾茅庐”之行。
源于司马徽的盛赞和徐庶的推荐,刘备同关、张并从人等去隆中第一番亲访诸葛亮。诸葛亮却一早就云游去了,且归期不定。刘备只好与童子通名,嘱其告诸卧龙先生。回去途中遇着崔州平,刘备以为是诸葛亮,失望之余与崔州平一番言论之后却又惊喜,欲请崔州平出山相助,遭拒。
第二番拜访诸葛亮,刘备心机boy特地选择了一个天寒地冻之日前去,“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其意比上次更诚。将近茅庐便听到有人在酒店和歌,魏晋那种放浪形骸、清谈玄辩、寄情山水的隐士之风应该就是始于此吧。于是刘备又误以为此二中有卧龙先生,一问才知是孔明之友石广元和孟公威,欲请其出山又未果。去茅庐求访卧龙先生,不巧人家刚又出去了,其实应该是专门躲他了吧,刘备只好将一片肺腑之言留于纸上以表其殷勤之意。回家途中遇着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刘备又认错了人,这心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尼玛,认错前面几个人也就算了,毕竟都差不多年纪,人黄承彦比诸葛亮大一倍呢,你也能认错,难道是冬天穿太厚了看不到脸。)
第三番拜访,刘备真是虔诚之至,“乃命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熏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以敬神之道敬孔明。这一次要是还碰不到人刘备就要尴尬了,规格已经没法提升了,下次四顾茅庐还能该怎么办呢?他这次是豁出去了,不成功便成仁。所幸过程虽然曲折,在孔明几次三番拒绝,刘备几次三番诚邀下,孔明终于出山了。
但是问题来了,刘备三顾茅庐见到那么多旷逸清韵、高超贤明之士,怎么就不把他们都收入囊中呢,不能一网打尽随便多收几个也好呀,这样诸葛亮也不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像荀彧投曹操时,可就是像拔马铃薯一样,拔一个拎出一串,什么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毛玠,都是荀彧这样一个荐一个推荐来的。那为什么刘备拜访到这么多人,最终就只得到一个诸葛孔明呢?
是因为天下大乱,他们无出仕之心?诸葛亮也没出仕之心呀,或者说出仕之心并不坚定。一开始徐庶推荐孔明的时候,就“恐孔明不肯出山辅之,遂乘马直至卧龙冈下,入草芦见孔明”,然后果然被诸葛亮骂了一顿,“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然后还拂袖而去。诸葛亮写的田间歌,“荣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说明他只想做个纵情山水天天能睡懒觉的隐士。诸葛亮与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为密友,五人中徐庶出仕之心最为强烈,自荐于刘表,见刘表是无用之人转而自荐于刘备;其次是刘备二顾茅庐时于酒店和歌的孟公威,他歌中咏唱得遇周文王的姜子牙和得遇汉高祖的郦食其,“两人非际圣天子,至今谁复识英雄”,以自己与此二贤相比,更希望能遇到与赏识此二人之才一样的明主;第三为诸葛亮了,他属于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既忧于汉室之危天下之乱,又满足于现在田园生活的闲情适意;第四是石广元,“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完全是一副淡泊名利放浪形骸潇洒快意的隐士形态,但东晋著名隐士陶渊明都曾出仕过;第五是崔州平,嗯,他历史观超前,认为“自古以来,治乱无常”,汉朝灭亡是天数,欲匡扶汉室是徒费心力,他讲究的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五人中徐庶已入曹营,刘备没能力没智谋帮助营救其母,只能眼睁睁看他离去了,崔州平和刘备三观不一致,比较难说服,但孟公威和石广元还是可以争取的嘛。
是因为有诸葛亮珠玉在前,刘备看不上其他几人的才干?徐庶认为自己与诸葛亮相比,“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司马徽说“此四人务于精纯,唯孔明独观大略”,诸葛亮自己也说“公等仕可进至刺史、郡守”,而自比于管仲、乐毅。但也不能说他们没才呀,其他四人应该至少和徐庶本领一般。徐庶走的时候刘备都“凝泪而望”,还说:“吾欲尽伐此处树木。”瞬时霸道总裁附身,就因为那片树林阻隔了他目送徐庶的视线,他就要人家天凉王破。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意诚,前两次中他都未见诸葛亮人影,诸葛亮态度也愈发傲慢,他却愈加倾慕其才华。就是因为他见到了诸葛亮朋友的高才,观其友,知其人,南阳诸葛庐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备已从其友中领略其风采。所以可以看出刘备对这几个人是仰慕得不要不要的。
是因为他们看不上刘备,所以请不出?诸葛亮都被他请出山了,其他几个人就算有点难度也总能拐一两个出去吧。连对汉室王朝非常消极的崔州平也都赞誉刘备的仁德。刘皇叔是唯一袭击过许都的,也是一直都在卯着劲时刻准备袭击许都的,虽然那次袭击败得挺快也挺惨,辛辛苦苦从袁绍那挖的一点墙角倾夕之间灰飞烟灭。这些让刘皇叔声名扬天下,他的雄心壮志凡有识之士都能看出。而且在荆州他是二把手,荆州的一半兵力在他手中,另一半在蔡瑁兄弟手中。刘表生病时,都是由刘备代替他待客,在荆州,刘备名气仅次于刘表,却比刘表名声要好。这个时候的刘备虽然还只有一个小新野,但若是心黑一点鸠占鹊巢占取荆州也是很容易的,然后图谋天下也是有很大可能的。所以此时的刘备还是很有潜力的,后面他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蜀汉也证实了这一点。
是刘备担心都是诸葛亮一系,到时候难压其势,自己倒是不会被架空,但他年纪比这些年轻人大那么多,自己儿子压服不了他们?这么想想倒是有一丢丢道理。有人说曹魏集团中,从一开始就追随曹操的荀彧之所以会因为曹操想加魏公时的一句反对就被逼死,就是因为荀彧势力太大了。曹操的重要谋士都和荀彧有这样那样的关系,曹操在外征战都是荀彧留守大后方许都,这些让荀彧在曹魏集团声势浩大。曹操到了后期又多疑,于是就把荀彧给逼死了。事实证明,诸葛亮虽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确实也是把刘禅给架空了。刘禅当皇帝都不需要脑子,只要听丞相的就可以了,还好诸葛亮不是司马懿,够贤良忠诚。但是现在刘备虽有着匡扶汉室的雄心,却也只有屁大一块地方,想这些似乎早了点。
所以求贤若渴的刘备,为何不像求诸葛亮一样竭诚请出其他几位助其平定天下呢。这五位密友,诸葛亮为蜀汉出师未捷身先死,徐庶被曹操使计骗去曹营,据《魏略》记载石广元也是去了曹营,二人在曹营中却不得重用,崔州平和孟公威之后湮灭在历史中,不见有任何记载,应该就是闲云野鹤去了吧。
感慨诸葛亮出山时叮嘱其弟诸葛均的那一句:“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废田亩。待吾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当他为蜀汉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时是否会怀念那猿鹤相亲、松篁交翠、清景幽雅的卧龙冈草芦;是否会怀念那于江湖之中驾游小舟、于山岭之间寻僧访道、于洞府之内乐琴弈棋的闲游;是否会怀念寻访友人于村落时的和声而歌、谈玄论经呢。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实诸葛亮不出山多好啊。27岁相助于刘备,竭尽心力,辅助后主时军务政事一肩挑,最后病逝五丈原,不知期间他是否有机会回去看看他嘱咐其弟照料的草芦。隐居山林,纵情山水,也许还能成为像陶渊明那样的山水田园诗人,一代文豪。诸葛亮不出山,也许刘备与孙吴联盟就不能成功,也许孙吴就会向曹操投降,也许曹操能早日统一天下,也许就不会有八王之乱,不会有五胡乱华,不会有魏晋南北朝四百多年分裂战乱的黑暗时代。嗯,也有可能历史会更混乱,人民生活会更困苦。好吧,历史没有如果,诸葛亮五密友到底为何各自选择不同的出路也许有着非常简单的我不知道的原因,也许根本就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的高才而让他的几位密友密集出场,刘备根本就没见到过他们。我就只是看书一时感慨瞎想想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