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着女儿快快乐乐上学、高高兴兴回家的愉快神情;看着她专注的写作业的背影;听着她认真而又可爱的读书声;听着她讲述学校里趣事,我感到幸福而欣慰:她总算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走过了她人生的又一道坎。清晰的记得,幼儿园大班刚转园的她,在很长一段时间总是含着眼泪去幼儿园,并哭着说,“妈妈,下午早点来接我”。不喜欢去幼儿园的她会喜欢上学吗?能认真听课并坚持每天上完七节课吗?随着上学日期的日益迫近,我们的担心也与日俱增。该如何引导她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我们一直思索并尝试着,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上学的欲望——帮她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她幼儿园快要毕业时就开始为她上学做准备,尤其是思想的准备,每次接送她去幼儿园或外出从黄埔江路小学附近经过时,总会停下来告诉她:“宝贝,很快你就要到这里上学了。快看,你们学校的教学楼真高大,真好看,还有小花园、有大操场、有还多活动的器材;在漂亮的大教室你们会上语文课,就能自己认字写字;上数学课,就会自己算数;上英语课还能学会说外国话呢……”经常带她去同事家找已上学的哥哥姐姐玩,让她倾听学校那些有趣的故事。和她一起去买学习用品,让她背上漂亮的新书包对她说“我家的宝贝长大了,很快就要成为正式的小学生了,真为你高兴。”带她去看托管、熟悉环境,尽可能减少初次离开父母的她对陌生环境的那种身不由已的恐惧感。渐渐的让她感觉到学校真好,上学真好,带着渴望期待着上学。尽管如此,送她上学的第一天我站在校门口看着她走进校门,消失在我的视线之中,心中无比的担心和失落,她能行吗?永远不会忘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她是如何回答我的“上学怎么样?”的提问,她一脸的兴奋“上学真好!”,弄得担心了一天的我在一旁脸色变了几变,也不知哪种脸色最适合此时的心境。第一天中午去托管,由于不熟悉的缘故,去接她们的老师还没找到她,她已发现了老师手中的牌子自己主动走了过去,并且还帮她的一位同学找到了托管的老师。看到从没离开过我们一天的女儿能有如此的表现,我感慨:是我们小看了她的能力。如果一直抓在手中,她只能永远是孩子,只有放手让她自己去飞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二、品尝上学的乐趣—为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深刻的体会到厌学的孩子在课堂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让家长和老师怒其不争的缺乏上进心、责任感的颓废状态。究其原因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因此,从她上学后我们很注重对她学习兴趣的培养,抓住一切机会让她尝到学习的乐趣。每一次走在街上看到到广告牌一些简单的字,我总让她认一认,一旦她认出来,我就及时的鼓励她,“真棒!,我家小宝贝上学了就是不一样”。每次领着她去商店买东西,一些简单的小问题总让她算一算,“这包面包5元钱,这包饼干3元钱,帮妈妈算一算总共要多少钱?”。每当她算出来,我会说“真棒!上学了就是不一样,能帮妈妈算账了。”她总会高兴的眉飞色舞,很有成就感。我还经常和她交流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然后跟她说,真有趣,上学真好。利用周末或空余时间玩上课游戏,她通常选择的角色是老师,学着她班主任管老师的样子很认真的给我们读课文,让我和她爸爸抢答问题,经常乐此不疲。看着她认真而又可爱的样子,我们无比幸福。可以看出对于学习她已经有了极大的兴趣和动力。
三、轻松快乐的学习—帮她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
好的习惯受用一生,良好的方法事半功倍。首先,我们是从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入手培养她的习惯。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我们便制定了全家的规章制度:周一至周五不开电视和电脑;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是写作业;晚饭后的时间是全家的读书和游戏时间:在读书比赛中熟读了唐诗;在上课游戏中既复习了当天所学的知识,又让她当上了老师,让她有了成就感;在开蛋糕店的游戏中既学会了简单运算又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因此孩子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是在游戏中不知不学中学会的,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丝毫的抵触情绪:哪怕在最累的时候也是以一句“上学虽然很累,但是很好”来回答我的问题“上学累不累?”,让做妈妈的我感触良久。
其次,让她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怡然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她刚刚懂事能跟大人上街的时候,每次出去买东西我都会问她“能帮妈妈提些什么呀?”开始的时候她会以累或拿不动为借口偷懒,我会告诉她,妈妈拿这么多也很累,怎么办?思考一会儿的她会接过一件东西,慢慢地已养成了习惯:每次我们出去买东西的时候,她总会帮我分担一部分,有时候甚至是相当沉重的一部分,但她已认为那是她应该做的,从没抱怨过。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在实施之前,要提前铺垫,给孩子一个缓冲期。接受我的一位同事的建议,要进行一件重大的要求孩子独立的事情之前提前做好铺垫,时间可以提前到半年的时间。比如对于分床这件事情,在孩子上中班的时候,我们便提上了议程“你已经长成大宝宝了,打算什么时候自己一个人睡呀?”对于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来说,开始可能随口说一个时间,或许不合实际,但为了鼓励孩子可以先答应着。然后便创造时机一次次的旧事重提,等她给出一个合理的时间之后便确定下来,剩下时间便是等待和执行了。正是这种方法的实施,我们在大班的第一天成功的分了床,再没有反复过;从上学的第一天起自己梳头、穿衣服、叠被子、收拾书包都自己做,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得很好。(虽然开学第一周她基本上是顶着一头乱发去的,但我放下脸面忍着帮她重新梳头的冲动坚持了下来。)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袜子洗干净凉好后吃完加餐便开始了写作业。晚饭后按值日表收拾饭桌碗筷。初次实行也经历了罢工、磨洋工的事情,但值日安排是全家讨论具体由她制定的,因此必须遵守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的责任感,和信守诺言的良好品格。也有利于培养她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因此在学习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她做不完是不会罢休的(经常是写完作业再吃饭,而大多时候我们大人因为饿的缘故先吃为快,她也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写完作业再吃饭)。我们新学期的目标已经达成一致:能刷碗、拖地、洗自己的衣服。
第三,对待她的学习少教她答案,多教她方法。让她学的轻松。
学习上她总有一些困难要问我,有一次,她做过这样一道题:从一楼到二楼需要1分钟,那么从一楼到四楼要几分钟?让我看看她做的对不对,她做的答案是2分钟。我告诉她答案不对。但我并不告诉她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而是让她画出一个四层大楼,让她看从一楼到二楼是几段楼梯,从一楼到四楼是几段楼梯。她很快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是3分钟。我又模仿这道题编了一个问题:两颗树之间是1米,那么3颗树之间有几米?她很快找到答案,也形成了这类题的方法。而且让她感受了学习真有趣。每天检查她的口算天天练我只告诉她错了几道,从来不告诉她错了哪几道,而是鼓励她自己找“小特务”。一方面让她感受到一遍做不对回过头来检查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最好是一遍做对,利于培养她认真的习惯,另一方面在检查中指导她用不同的算法。使她的做题正确率不断上升。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槌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纯美境界。教育正是水的载歌载舞,轻柔,无痕却又不乏力量。只有这种无痕的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留下最深的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