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成长励志想法
破解行为中的密码,他没有你想像中的坚强——读书笔记

破解行为中的密码,他没有你想像中的坚强——读书笔记

作者: 自发光的雯雯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22:04 被阅读75次

    夜深了,林林家还在吵闹,这次吵闹缘于林林不肯写作业。

    林林的妈妈和爸爸轮番上阵,骂也骂了,打了打了,大道理讲透了,小手段也使尽了。

    然后,林林索性把作业本子摔在地上,大哭起来。林林妈实在搞不懂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三天一大闹两天一小闹,每天都生出无数个幺蛾子,把她气得心疼肝颤。

    今天下午,接了林林放学后,她与邻居张姐李姐说两句话。林林却非要站在大人中间大声喊叫,搞得大家不欢而散。林林妈不得不为他的不懂事再三道歉。

    一到家,他又开始闹着不写作业,没有理由,就是不想写,问急了就说“我不会!”直把大人气得跳脚。


    其实,很多家庭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孩子总做些莫名其妙的举动,使大人着急、愤怒,甚至感到无助。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大多数时候,孩子们只是做了“适龄行为”而已。

    就像不会说话的孩子会用大哭来表达饥饿、疼痛、困倦,大人只有了解其哭声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他们。

    孩子还小,尚不能完全理解大人的要求,也还没学会如何正确的表达想法,不完全理解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所以,他们只得会用不当行为来表达需求。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鲁道夫.德雷克斯发现孩子们的不当行为通常缘于一下四种错误观念和目的↓

    ①寻求关注

    得到关注才找到归属感

    ②寻求权力

    发号施令,或我说了算时才有归属感

    ③报复

    我不开心,也要让你伤心

    ④自暴自弃

    我做不到,我放弃。


    人类的行为目的,就都是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也一样,他们通过得到别人的关注和权力来取得肯定; 用报复平复他们受到的创伤; 用自暴自弃来掩饰自己的无力。

    就像林林,问他为什么不想写作业时,他说:“不知道”。也许他真的不知道,因为问题不是出在作业本身,而是他的父母都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陪他,就连接放学路上的时间,也被接电话和与别人聊天占去了。

    就像林林,问他为什么不想写作业时,他说:“不知道”。也许他真的不知道,因为问题不是出在作业本身,而是他的父母都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陪他,就连接放学路上的时间,也被接电话和与别人聊天占去了。

    于是,他想寻求关注,只有得到关注,才能使他找到归属感和存在的价值感。否则,他就是一个不被人需要的人。

    孩子们的行为来自于他们的认知,而不是事实,所以只有了解孩子的“适龄行为”中所隐藏的密码,知道他们真正的目的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


    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破解孩子们的行为密码。

    ①从大人的感受: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行为中感觉恼怒、着急、内疚和烦恼,那么孩子的目的很大可能是要寻求过度的关注。

    这时可以给他们布置一项任务分散注意力; 或者给他们些安慰,表达信任等,多些关注与陪伴。

    如果大人感觉受到了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则说明孩子在寻求权力。

    此时大人不要与他们争执,先从权力之争中退出,让孩子也冷静一下; 然后找他谈一谈,理解他的感受,表达同感,共同想法办解决;

    当大人感觉到深深的失望,或者对孩子的憎恶、难以置信时,孩子就是在报复了。

    他们的行为,只是在掩盖他们受到的伤害。这个时候,大人们一定不要还击,而要保持和善,等着他们冷静下来;以理解的态度倾听他们的感受,一对一的讨论解决问题办法。

    如果大人感觉到了绝望、无助或者无能为力,是孩子开始自暴自弃了。

    一定要记住,他并不是不会做,只是需要帮助和鼓励。为他们设计一些小的成功; 肯定他们微小的努力; 改变对于他们完美主义的期望,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②通过孩子的反应

    在他们试图寻求过度关注时,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然后又以不同的方式打扰别人,以引起关注; 如果他们想寻求权力,则会顶撞大人,或者消极抵抗。让大人明白“你管不了我”,或者“我说了算”;

    但如果孩子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者伤害性的话语来反击时,就是要报复;

    自暴自弃的表现与寻求关注有些类似,但是后者希望大人留在身边,前者则希望大人快点离开,不要打扰他。

    这些线索都能帮助我们解码,让我们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鼓励和陪伴是这些不当行为发生时,最好的解决方法。

    ③目的提示法

    即通过孩子的行为,用“会不会是……”的句式来探询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目的:

    你扔东西会不会是想让我过来陪你?

    你扔东西会不会是想向我证明,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你扔东西会不会是有伤心事,想让我知道或者要和我打平?

    你扔东西会不会是告诉我,你再也不想试了?

    通过这样的询问,也可以解密他们的行为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加深我们对孩子的理解,而一旦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就可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论用哪种方法,了解他们内在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内心无比脆弱,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坚强,还需要我们小心呵护与关爱,以正确的管教方式,教会他们掌握社会技能。


    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很多管教方法便会失去效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基本理解了一些行为结果,所以,老办法已经无法起作用。

    孩子小的时候,更希望得到来自父母老师的认可,但长到了十几岁,这种情况便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希望得到来自同齡人的认可。

    他们正在经历着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由于身高与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希望去探索脱离了父母后,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很多家长会觉得与十几岁的孩子沟通很难——他们处在叛逆期,一些看似无意的身体语言,常被他们理解为挑衅性行为; 他们把合作当成一种屈从,很容易与人处在敌对关系。

    这个时期的孩子,难管之处还在于,大人越是想控制,他们就越不屈服,同时刻意地疏远。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与他们保持相互尊重、平等的态度,一起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尽量不要试图说服与惩罚,以免局面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无论大小,孩子们都还处在认识社会与自己的过程中,他们要经过很多打击与挫折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所以,大人们要付出耐心,从各种行为中破解密码,及时给予最适当的关怀与帮助。

    很多孩子会利用惹人厌烦的行为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当一个孩子不停的在人群中尖叫时,他也许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或者是想得到权力摆脱控制,有什么方法更快的找出他的真实意图,让他们停止尖叫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解行为中的密码,他没有你想像中的坚强——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kh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