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沉湎于过去,我们习惯地说往事如烟,我们习惯以此为借口忘记过去,忘记本应该值得铭记的历史。往事如烟,我也经常这样认为,直到遇到这本书。
一
如果不是朋友推荐,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本书。作者章诒和是曾经的“大右派”章伯钧的女儿,在这本书里记录了反右风潮前后,那些被打倒的右派们的生活,以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身前身后事。当然,正如你能想象到的,这也是一本禁书,据说在国内也曾被公开发行后,出版的单位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禁掉了。
目前,我们已经很难看到这本书的纸质版了,通过一些盗版泛滥的电子书网站,我们还可以偶尔找到这本书的电子版。点击阅读器屏幕,看到书中人物所经历的故事,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却依旧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真实的生命力。
世事沧桑,历史如烟如梦,史良、储安平、张伯驹、潘素、康同璧、聂绀弩、罗隆基包括作者的父亲章伯钧。他们都已经是历史中人物了,他们都已经作古数十年,那个给他们一生带来不幸的运动也已经过去整整六十年。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些人物和这些故事,甚至,我从来就没有知道过。也许随着时光流逝,逝去的人们永远无法归来,正在出发的我们甚至连寻觅自己记忆的地方都找不到。
在这里,我想感激我的朋友,正因为她的推荐我才能看到这样一本书,才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书单里,寻觅到一个僻静的角落,看到这个难以公开表达的过去。也许很少有一本书可以叙述着这么深刻的过去,而且这个过去在现在的时代里那么讳莫如深。
二
我也不想过多地叙述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书中的人物一样,作者并没有像自传体通史一般,进行有始有终地叙述,而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记录下来,凝炼成六篇人物剪影。这六篇文章里的故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都是作者的见到的、听到的以及记忆里的故事。这些事情零零散散地穿插在这些鲜活的生命中,也曾经停留在作者章诒和自己的人生里,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命运。
书中涉及的人物,在我们教科书般的历史书中,都被定下了各式各样的评价,这样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时间变化。但我们并不知道,有些所谓冠冕堂皇的结论,并不能最终说明什么,只有真实的经历和现实才是一个人物永恒不变的烙印。章诒和就是让我们见证到这些烙在这些知识分子身上的印记,尽管我们的历史已经让它变得模糊不堪。从历史记忆到历史书写,不仅仅需要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需要历史叙述的独特方式。在章诒和的笔下,历史是真切的,形象的,活生生的人的历史,时代、社会是人物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场景和舞台。
关于每一个人物,作者都用了一个极其优美的标题,作为他们故事的开头。正在有情无思间的史良;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的储安平和章伯钧;君子之交的张伯驹;最后的贵族般的康同璧母女;斯人寂寞的聂绀弩;一片青山了此生的罗隆基。每一个标题都象征着这个人物的性格,透露出这个人物的命运。他们都是生于解放前,都曾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留在自己的足迹,本应该在“平静”的新时代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却没有想到,最终又陷入新的漩涡。他们的生命在动荡的年代里历经磨难而坚忍不拔,却在新时代中,在一场又一场的运动中日渐凋零,最终转瞬即逝。
是的,脆弱的生命随时可以消失,一切都可能转瞬间即空,归于破灭,惟有死者的灵魂和生者的情感是永远的存在。
三
史景迁说过:如果有人追忆,往事就不必如烟。而很多往事如烟的事情,恰恰就在于没有人去追忆甚至不可以去追忆。就像本书的作者章诒和自己说自白的一样:寂静的我独坐在寂静的夜,那些生活的影子便不期而至,眼窝里就会涌出泪水,提笔则更是泪流不止,毫无办法,已成疾。因为,一个平淡的词语,常包藏着无数寒夜里的心悸。我想,能够悲伤也是一种权利。
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回忆往事并不是让我们沉湎于过去,而是让我们从历史里进行深刻的思考,更加轻松出发,轻装简行。无论过去给我们留下的是痛苦、是快乐还是思考,都不是我们忘记过去的理由。曾经,最珍贵和最难得的个人活动,便是回忆,章诒和用她最切身的回忆带给我们最切身的阅读记忆。
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被人称为“读书之名,翻书之实”的我,在阅读的最后的确走上了翻书的道路。快速地点击屏幕,迅速地浏览里面的文字,也许是因为写得太过真实残酷,使我无法直视书中的内容太长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