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酒,我的感情比较复杂。
我认为我在喝酒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了。
小时候,我对酒是深恶痛绝的。
我的老家是四大名酒之一的西风酒的产地,旁人戏称“老鼠也会喝二两”的地方。家乡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会喝几杯。我爸年轻时候很爱喝酒,过年回乡休假时经常会喝多。那时我年纪还小,每次看他喝多后走路都歪歪扭扭的,满身都是酒气冲天的样子我就特别想不通:酒那么难喝,又苦又辣又呛,为什么大人那么喜欢喝酒?
有次我实在忍不住问我爸,酒到底有什么好喝的 ?!
记得我爸当时这样回答我:“酒的好喝就在于它的难喝。狼不洗脸但天天吃肉呢,酒存在了几千年了,自然有它的好处,你小孩子不懂,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那时我是不服气的。我总以为喝酒就是一种逃避,喝高了、喝飘了就可以借着酒劲为所欲为。直到,我遇到一个人,一个女人……
哈哈她不是别人,她就是我最喜欢的温婉派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宋词一姐,人称宋朝小酒王,宋朝的顶级白富美。如果那时候也分线,李清照就是一线的大诗人。她的老爸李格非很开明,那个年代,当同龄女孩的人生还被禁锢在封建思维中时 ,李清照却时不时就能和苏门弟子们交流诗歌文学,饮酒作诗,骑马画画。她尤其喜欢喝酒,出阁前就醉了三回,有诗为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喝得无法辨别回家的路,误入了荷花池中,她居然没掉进水里,这酒应该是“半酣”。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看见风雨起了就喝上了,待日头一出,丫鬟来卷帘子时给惊醒了,这酒貌似不算是太醉,否则估摸着得睡到大中午了。还不忘关心那院里的海棠,向丫鬟打听雨打花落的情形。触个景就生情,这典型的少女心啊!
嫁给李明诚后,她还是酒性不改,两个人聚少离多,唯有以就寄托相思之苦。夫亡后,她更是内心悲苦,日子难熬,醉了六回。李清照所有的作品中,有十六首诗词皆是关于醉酒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就是表面温婉,内心比酒还要烈的李清照。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喝酒是一种逃避。但看到李清照有作品 后,我发现这种看似的逃避 更像是另一种积极的面对。
说到喝酒,当然少不了提我们李家的另一位大咖——诗仙(酒仙)李白。李白可是大唐的酒圈顶流,他说酒量到底有多厉害呢?
他的首席大迷弟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那么,问题来了:一斗酒有多少?唐朝的斗,分为小斗跟大斗,分别为2000毫升跟6000毫升,折算成现在,就是4斤到12斤之间。按照当时的发酵技术,酒一般是十几度。这个区间李白一斗喝下来,少则3瓶夺命大乌苏,多则10瓶。
看来李白这酒量跟领导一样,波动有点大啊!
前段时间大火的《长安三万里》里,“李白斗酒诗百篇” ,里面就有很多李白豪饮的名场面。据说,喝酒、浪诗,是大唐大V必备的两项核心技能。有人统计过,在现存的4万余首唐诗中,有近7000首跟酒有关。李白涉及酒的诗有170篇。
最令人咂舌的是谪仙人李白升仙后的一千多年后,五湖四海的游客前去马鞍山当涂县的青山上纪念李白的时候,心有灵犀一般地给他带去古今中外的美酒。白酒葡萄酒和黄酒果啤酒,李白喝过的、没喝过的,都整齐地摆放在了墓前。有人可能怕李白孤单,还特地带了两罐酒,一罐写上了“给李白”,一罐写上了“给杜甫”。
酒是人们祭拜李白的方式,不远千里为他举杯邀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61294/4b026f1c0980365d.png)
说回现在。其实,不光古代的文艺青年爱喝酒,我最崇拜的大作家莫言也是爱喝酒。他的长篇小说《酒国》,散文《我与酒的渊源》,光听名字就知道与喝酒有关。
不管是: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能!”
还是:“喝点吗?”
“好啊!”
能和仨俩好友聚在一起喝酒,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当然,那种应酬的酒局除外。
酒,到底喝还是不喝?见仁见智,人类饮酒已经一万年的历史了,估计以后肯定还会再延续下去。老人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但也别一劝就喝,不劝也喝。
总之,小酌怡情,大饮伤身。
享受饮酒,切勿贪杯哦!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61294/ee8433dbdcdf3c5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