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2017年春季天使1班(七)
文:小羽老师
定格的是照片,成长的是童年第二阶段安全主题——《漏》
本阶段教学总目标:
1、知识——学习拟声词,并能与日常生活结合进行联想
2、情感——能积极的为他人提供帮助,并懂得如何表达。
3、技能——能用身体配合音效进行各种动作的表演;能分组合作完成魔法照片。
教学素材:绘本《漏》、每节课所需要的教学用品
课程总长:4课时
本阶段教学所涉及的游戏及戏剧技巧:
老师入戏、线索材料、坐针毡、墙上的角色、声音合唱团、
拼合物件、角色扮演、定格画面、思路追踪、魔法照片
第三课:《漏》之魔法照片
时间:2017年4月15日
人数:6人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在合唱游戏中如何调节与控制自己的状态;
2、懂得倾听、能够有目标的倾听内容;
3、能根据故事背景设计角色动作与神情。
教学难点:能表现出符合故事背景的角色神态。
戏剧游戏及范式:
声音合唱团、角色扮演、定格画面、魔法照片
教学实况分析:
暖身活动——声音合唱团
再次回到教室,孩子们对于上次的新范式“声音合唱团”记忆犹新,当我拿出孩子们上周的拟声词卡,有节奏的音效再次在教室响起。孩子们玩得真叫一个乐此不疲呀。当孩子们在自由游戏中重新复习和巩固了对“合唱团”游戏的规则后,我抛出这周新的玩法: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提炼成“拟声词”,并设计好节奏,以此来进行新一轮的游戏。没想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真是丰富啊!此话一出,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模仿,不知道还以为我们是在进行口技大赛呢,哈哈哈。在让孩子们尽情模仿尽情表现之后,我让每个人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也最好模仿的声效来进行游戏。(加粗的部分就是孩子们选择进行合唱表演的拟声词)
小熊——嗞嗞嗞(扫地车的声音)、呼——(炸弹声)
叮当——呼呼呼(大风吹的声音)
熙熙——砰砰砰(鞭炮声)、空洞空洞(挖掘机的声音)、咚咚咚(鼓声)
琛琛——咚咚咚(机器挖洞的声音)
骏骏——呜——(吊车在吊大树的声音)、啪——(大树倒下来的声音)
大熊——咔嚓咔嚓(火车开动的声音)、滴滴滴(汽车的喇叭声)
小羽老师的话:
从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从学习力上来说,孩子们就是一次知识经验的迁移和对日常生活经验整理的过程。从活动的过程来看,每一个孩子的反馈都是积极并且有效的。我们允许创编与想象,但实际生活的东西就是需要用眼、用心去观察与记录。因此我会通过互动探讨和提问来观察与判断孩子们是在创编还是陈述事实。值得肯定的是,每一个孩子都在积极的提炼自己的生活经验。
爸爸妈妈在日常引导中也需要关注到这点:儿童容易把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混淆。因此在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过程中,成人的阐述与引领就显得尤为关键,要把握好问题的范畴。思考时允许天马行空,但也需要实事求是。这一点在孩子进入小学写作创作时会特别明显。
主题活动——
1、故事讲述:
运用绘本故事,将孩子在前两次课中的天马行空陆续收拢,同时也是将两次课上零碎的信息进行一个完整的整理和再次输出。这次这样的效果有些出乎意料的好。首先,孩子在没有绘本约束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身想象,调动一切收集到的零碎信心,自行整理和创编,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漏”与漏的各种行为,从绘画表达到肢体创作再到声音的模仿,孩子们在我提供的信息下创设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漏”。后,我的故事背景从第一节课一直都没有变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漏来到了冬瓜村,引起了村民的恐慌,而谁都没有见到它的样子。”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之下,孩子们的想象力不断爆发,不断突破。
就在孩子们漫无边际的遨游在想像世界,却一直好奇着漏到底为何物之时,我再出现绘本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有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观察到在听故事时,他们不再是只听不说,而是边听边在看自己画的漏,甚至有的在自言自语“哦,原来漏是这样的啊,还真是模糊,我的还是清楚些。”通过这些细节,我看到了孩子们在阅读理解上新的进步:“带着问题进行问题,辩证思考式的阅读方式。”(这是进入独立阅读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判断孩子是否真正在阅读一本书的一个小指标。)
今天的故事讲得很慢,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思考,于是我留出了大量的空白给孩子去观察画面、去判断、去对比、去思考、去窃窃私语。无声的鼓励孩子。
2、角色表演
今天的角色表演,孩子们毫无压力,信手拈来便是有模有样,与前两次课的信息积累有关,与在戏剧课中表演经验的积累也有关。动作容易,神情难捉摸。对于孩子来说,揣摩角色的内心是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这一次做了一个铺垫,把角色的心情第一次提上了表演的层面。孩子们觉得很新奇,女生怕影响形象,不太愿意突破;男生倒是有点意思,对于小偷那左顾右盼的样子学了个四五分,但刚学完孩子们都笑了。我问到:“为啥都笑成这样?”孩子们都略显尴尬的说:“这小偷的样子也太搞笑了。”女生更是一幅“我才不要学这种人呢”的模样。我能感受到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不想学这么难看的坏样子。”
小羽老师的话:
从故事理解,到角色扮演。我看到了孩子对于角色的分析与判断,也读懂了孩子们内心对于善与美的一致追求,更明白了他们对于恶的反感与排斥。在教学预设中,我预估到了这一点。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并不是我认为的教学难点,因为他们可以模仿,能够把握,也非常了解角色,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学习技能上来说没有难点。从孩子的反应来看,这应该是一个心理难点,如何让孩子突破自身心理设置的障碍,去愿意表现一些自己不想尝试的东西。我们还有一段路需要走。不急,慢慢来。成长的礼物本来就是不期而遇的。
3、魔法照片
通过故事片段的分享和对故事角色的逐个把握,那么这次课中最高层的“照片”该出现了。何谓“照片”?就是画面中的角色保持某个动作、神态静止不动,表示某一个故事情节。需要运用到的技巧是上学期戏剧课程《好饿的毛毛虫》中习得的“定格画面”。那么这次的“魔法照片”是将“定格画面”+角色扮演+思路追踪(都是在戏剧课程中学习过的各类技巧)。
要想表现出故事情节,那么角色分配少不了,于是,分组活动很快开始。
分组之后,小组成员根据刚刚讲述的绘本故事片段自行讨论要表演那一个片段来制作成自己组的“魔法照片”,是否需要道具?如何分配角色?每个角色的站位?动作?讨论好这些,孩子则需要自行组织练习反复的琢磨和实践是否可行?然后调整,再练习。
鉴于今天是个升级版的定格画面,我安静的进每一个小组倾听和观看他们的讨论与练习,不予评论,把评论的权利全权交付给待会的观众。只在他们需要我并提出明确求助的情况下,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表演的过程也是欣赏的过程,因此演员与观众都有不同的要求,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演员需要表演出他们设计的“魔发照片”,观众需要通过他们的表演来进行思路追踪,推测他们是表现的故事中哪一个细节,推测他们各自的角色是谁?他们在干嘛?
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些孩子属于领导意识比较强,比如大熊和骏骏,喜欢在协商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但在表演时我却又看到骏骏占到了被动者的位置,不断问伙伴要怎么演,这一点让我特别好奇。课后我就这个问题和骏骏讨论了会,骏骏告诉我:“他想尊重别人的想法,结果把自己想干嘛就忘记了。”听完,我想了想给了他几个建议:“在团队中我们可以积极的起到领导者的作用,在尊重别人想法之前,先尊重自己的想法;当然如果出现想法碰撞时,可以协商解决。千万不要因为顾及别人而失去了自己,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个团队也许什么也干不了。结果反而更糟糕了。”(这个状况就出现在骏骏和琛琛结队时,两人你推我让,最后表演失败。)
叮当和琛琛在多次合作中都处于温柔的接受型,伙伴安排什么角色,她们就演什么角色,除非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特别想演的角色就会积极争取,一般情况就是接纳。
熙熙和小熊则属于超级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合作中关注自己的想法比较多,先满足了自己的需求,然后再进行团队的协商,就可以很好的进行表演,如果没有能演到自己想要的角色则有很大几率放弃表演,还会有小脾气。
在最终的表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的“照片”,有——
大熊和熙熙的:小偷在屋顶偷看,老虎在墙壁偷看;
定格的是照片,成长的是童年叮当和骏骏的:小偷在屋顶挖窟窿,老虎在墙壁挖窟窿;
定格的是照片,成长的是童年小熊和琛琛的:小偷趴上屋顶,老虎趴在墙壁;
定格的是照片,成长的是童年大熊和琛琛的:小偷掉到老虎背上,老虎撞到大树,小偷被撞飞;
定格的是照片,成长的是童年熙熙和叮当的:小偷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正好摔到老虎的背上。
定格的是照片,成长的是童年请大家仔细看“照片”,你能猜出每个孩子的角色是什么吗?
咱们的小观众可是都猜了出咯!
小羽老师的话:
很好的把握到孩子们对于合作、对于表演的进度和能力提高,能让我们更好的放手,鼓励孩子独立性的学习。那么这里牵涉到一个需要大家思考的问题:什么时候放手最合适?放手就是撒手不管吗?放手等于放任自由?
在课堂,作为老师的我,时刻关注到孩子通过细节展示出来的能力发展,进而调整和把我课堂节奏,那些是该管的(比如说集体规则的建立和提示、问题的提出、引导性语言的给予、有效的帮助、一直在侧的陪伴和鼓励),什么是不该插手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尝试、合作中出现了状况、出现问题时的留白、思考中的安静),这些在我的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范畴。
那么作为日常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爸爸妈妈,也咱们也需要练习从孩子对细节处入手观察,不过分拔高孩子的能力让孩子望而生畏,也不要轻视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尊重孩子是个成熟个体的事实,鼓励并相信他们的能力,坚持陪伴与适时的引导,相信孩子们会展示出更多的惊喜!
2017年4月1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