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都很重视金钱,但本质上讲,我们赚更多的钱是用来购买我们想要的东西,生活更幸福。幸福是目的,但幸福不单单能用金钱来衡量,很大一部分人虽然有钱,但并不幸福,例子就不举了,在资产方面,我们今天主要来谈论无形资产。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现在拥有的一切是怎么来的?
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有些人甚至在求学的路上走的更久,我们用16年时间,稳定投资自己,换来了我们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生活有了提高。
但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是我们前边稳定投资自己那么长时间换来的,于是这部分人工作以后,就没有再投资过自己。这部分人很快生活会遇到瓶颈,严重的生活质量开始下滑,这也是为什么人到中年,会有中年危机,归根到底,就是能力不足。
知识技能类资产是特别重要的一种无形资产,他不像有形资产,容易量化,显现作用可能需要积累很久,所以在可学可不学的条件下,大量的人会忽视。当这些问题显现的时候,特别不好修复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越需要时间积累的东西,弥补起来越需要时间,问题出现的时候,心态也会出现问题,短时间搞不定的东西,又会反过来影响心态,导致恶性循环。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提醒大家,我们离退休还有20-30年时间,这么多时间肯定够我们学习1、2个有用的技能,不要能退休后,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那个时候再考虑学点什么,就真的是晚了。
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其实三年前我37岁,那个时候莫名其妙特别喜欢读什么历史,国学类书记,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特别想看中国文化和中国国学,我媳妇那个时候经常嘲笑我,觉得我看哪些有点土气,尤其是一说《道德经》的内容,就感觉很土的感觉。
现在3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媳妇给我说,他现在特别想看中国历史,道德经也跟着我看了有小半年了,我给他说,以前你感觉看不上我看的这些,我当时也给你大概解释了我为啥想读这些东西,虽然当时没给你解释清楚,但是这3年过去了,你也快到我这个年纪了,喜欢国学历史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有时候感悟,20-35岁,大家都很拼搏,有点儒家的意思,如果从大学开始能多读点儒家的经典,或许对大家的职业历程有很好的帮助。
35-60岁,我自己感觉,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和挫折,这个时候,儒家就帮不上什么忙了,就得靠道家给我们安慰,为我们治病。
60以上我还没有经历,我想到那个时候,应该绝大多数不成功的人都会看破红尘,得过且过,这个时候,就需要佛家出场了。
所以儒释道三家,就如同无形资产,你越早积累就越能先人一步,最后送给大家《礼记 中庸》的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希望大家早做打算,我们的未来一定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