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图(一)
所谓文化地图,指的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大家似乎都知道。但人们往往注意不到,而产生各种麻烦。人生活在某种文化之中,就像鱼生活的水中一般,是非常自然,没有感觉的。但是一旦人来到另一个地方,接触到不同的文化环境时,可能会遭遇到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而产生各种问题。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文化地图》(Culture Map),是法国著名商校INSEAD的Erin Mayer教授写的,专门针对跨国公司高管培训使用。我当然不是跨国公司高管,但读此书居然也读得津津有味,让我豁然开朗,解决了一些曾经和外国人交往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我以为,在外国公司工作的人,和外国人做生意的人,我们的外交人员,经常出国旅行的人,都应该来读一读这本书,必有收获。
书中列出了八个量表,针对八种情况,指出不同文化的人在表现上的差异。必须声明的是,其实这些差异,无所谓好坏优劣。一般人总以为自己那一套是最自然,最合理,最有效,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好。凡是抱着这样态度的人,就非常容易遭遇麻烦,弄得自己烦恼,别人也很不开心,而这些本完全可以避免!
先来看一个关于交流方式的例子吧。
直接 不直接
美国 荷兰 芬兰 西班牙 意大利 新加坡 伊朗中国日本
澳洲 德国 丹麦 波兰 巴西 墨西哥 法国印度肯尼亚韩国
加拿大 英国 阿根廷 秘鲁 俄罗斯 沙特 印尼
以上图表中,越是靠左的国家的人,和人交流越直接,有啥直说,不会拐弯抹角(比如美国人,澳洲人,加拿大人);越是靠右的国家的人,说话会弯弯绕,听者如果不注意往往听不到“话中之话”(比如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本国的人自然明白(除非傻,或者装傻),但外国人却根本不懂。
中国人喜欢旁敲侧击,上海人说“划领子”(给个暗示),对方立刻要“接领子”(明白暗示),一般都能够接住。和中国人比较,日本人,韩国人说话更加不直接。看看日语(如果你懂的话),表达之复杂,敬语之多,让中国人头痛不已。当然这一套,直截了当的美国人是不吃的。和他们打交道该怎么办?那就不要弯弯绕了。但我们往往太习惯于自己的交流方式,不小心恐怕就会出毛病。比如,美国人M和中国人C交谈如下:
M:看起来本周日得过来接待客户。
C:明白。
M:你可以来吗?
C:是的,可以。
M:那就太好了。
C:好的,星期天可是个重要的日子。
M:是么?
C:那是我女儿的生日。
M:太好了。希望你们都开心。
C:谢谢!感谢你的理解。
怎么样?里面的话中之话中国人是清楚的。可美国人却理所当然认为中国人会来接待客户,可他没有来。而中国人以为美国人明白了他的暗示,所以自然不必来。于是造成了误会,甚至可能给公司造成损失。不懂得文化差异,在重要的场合可能会出大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