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个月,集了三间不同医院的诊疗卡,上了四趟医院,一次是去看耳鼻喉科,另外三次是去看口腔科。不同医院科室的设计格局不同,在硬件上会给病人不同的体验,有的医院科室门口有导诊台,导诊台的工作人员叫号,病人也能在候诊区的电子屏幕上看到排队的顺序,而诊区是一个照明良好、开放办公的环境,医生们在各自的隔间问诊病人。有的医院的内在格局可能就相对老旧,医生的办公室是隔开的,经过走廊能够感觉到不同的办公室的照明亮度有差别。在硬件友好的医院,并不一定能收获友好的就诊体验。在硬件没那么友好的医院,也可能遇到专业、有耐心的医生。医院也需要产品经理吧,把就诊体验这个产品变得更好用,让供求双方更舒心。好用的产品都是心血之作,用户对心血之作的诚意体现在付费上。有时候心有余力不足,无法支付高昂费用,无力承担某些好产品,所以呀,多运动,适当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科学常识,注意身体,珍惜健康。
前一段时间看了日本作家盐野七生写的《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盐野七生提到了但丁一个非常鲜活的比喻。马基雅维利的祖国佛罗伦萨不停地改变政体,但丁把佛罗伦萨比喻成一个痛苦不堪的病人,在病榻上辗转反侧变换着身位。面对其他大国的环伺,以及佛罗伦萨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角力,马基雅维利根据国情开出了「强人政治」的药方。盐野七生把马基雅维利比喻成外科医生,在当时主流提倡共和政体这样的保守「内科治疗」的大背景下,马基雅维利太过于格格不入,尽管以事后诸葛亮的智慧来看他是高瞻远瞩。
在看过的书中,还有一位作家借助医学的比喻,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作家王鼎钧生活在老蒋治下的台湾时,就职于广播公司,他笔力一流,吸引到了相关部门的注意,曾被特务约谈,对方希望将他吸纳进队伍。在婉拒时王鼎钧说道,庸医误人误事,有的特务就像庸医,然而社会需要医生。王鼎钧这一代人经历了战火、流离,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曾被恐惧笼罩,他曾说「苦难已成病,一生自疗之。」医学给人很多修辞上的启发,借助已知拓宽认知的边界,也是一种「自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