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那首《面会菜》念念不忘。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在网上找来原声无限循环了一个下午。
原本简单欢快的曲子,因着肚财的死亡,有了一丝忧伤和沉重。原本不搭边的音乐和画面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可以这样说,以十分为满分评价电影,林生祥的音乐让这部电影由8分上升到9分。
《大佛普拉斯》。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导演曾经拍过一部叫《大佛》的短片。这次片子加长,于是加上普拉斯,也就是英文的Plus。
导演也是任性。仅凭电影名很难让人提起观影兴趣。反正我是在收到几个公众号的推荐后才决定看看这部片子。
电影以工厂建造大佛为背景,将底层民众与精英阶层的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真乃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以拾荒者肚财、乐手兼职门卫菜埔、流浪汉释迦为代表的底层民众过着黑白少语的人生。与之对应的老板黄启文、高委员以及副议长等精英则过着权欲横流的彩色人生。
这部集忧伤、孤独、性、幽默于一体片子揭示了现实中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捡垃圾,吃别人扔掉的咖喱饭,从垃圾桶中翻色情杂志。
他们的生活你也许完全陌生,一点也不刺激,也不会让你想要施予同情。但你会对此产生兴趣——他们的命运会怎么发展。甚至看到最后,你还能从他们笑中带泪的故事看到自己的困境。
肚财死后,菜埔到他的住处,在那之前,他从没来过这里。菜埔发现对自己对唯一的朋友知之甚少。
在肚财的飞碟里堆满了肚财夹来的娃娃,还有从杂志里剪下来贴在飞碟顶部的性感女郎图片。那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对肚财竟然这么陌生。
于是有了这句让所有观众心有戚戚的台词。
我想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的内心世界。
电影结尾,大佛运往法会与肚财出殡交叉剪辑。无足轻重小人物的死亡与大佛宝相庄严的法会相提并论。
横在送葬人群面前无来由的水与法会上大佛肚内的异响更为往电影添上了一丝魔幻色彩。死亡的肚财渡过彼岸,困顿的众生在大佛肚中发出异响。
导演有才!
作为一部文艺片,有清新脱俗的音乐和精巧的构思。更出彩的地方在于导演的有趣。
看多了电影,你会发现有趣是一种比有才更难为可贵的品质。
小人物的辛酸生活就不能有一些乐趣,就不能让观众会心一笑么?显然不是的!
利用画面的变化,导演与观众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比如在那句男人骑什么粉红色的摩托车之后 ,画面顿时变为彩色。
在工厂门卫室,肚财问:人有钱人出来社会走跳,是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你后面有什么?菜埔回答:凤梨、芭乐、香蕉。
这种小人物的幽默让人会心一笑之后,马上就是心酸。而导演对这种幽默乐此不彼。
肚财死后,旁白这样解说:那一年的台南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肚财的丧事,一件是护国法会。
又譬如在肚财的事故现场,警方在尸体的位置做了标记。面对死的悲伤,旁白这样说:他是幸运的,起码死后还留下个形状。同样是死亡,这就回到文章开头那首《面会菜》。音乐是那么欢快干净,仿佛肚财的死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而这种欢快之后,细细回味,又让人止不住的心酸。这样有趣的文艺片,怎么能不让人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