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育的真谛》这一节内容比较短,读完之后,个人梳理出4个核心关键词:认识、思考、创造和幸福。
智育,从拆字角度来看,是智慧的教育、培育。
智慧从哪里来?从知识中来,从劳动实践中来;教育和培育则是以知识和劳动实践为依托,发现、认识世界,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在实践中有所提升、有所创造,在提升与创造中获得成就感,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苏霍姆林斯基在本节中特意强调智力训练并不等于所获得的知识。
因为知识本身、获取知识的过程都应该是灵活的、有生命力的。
有教育家说,何为教育?就是我们离开课堂、离开学校之后,还存留在脑子里的东西。
2022版的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课程应该围绕核心素养设定,需要教师引导孩子们在课程实践中建构出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孩子们的思维得以发展和提升,实践性、综合性和情境性是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特征。
这要求孩子们知识的获得必须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展开,而这也正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智育的主要目的——发展智力。
不得不佩服苏霍姆林斯基的前瞻性和睿智!
智育,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知识的搬运工,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而是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在劳动创造中认识世界,在劳动创造中获得精神的充实,在认识发现世界中学会创造性的思考,在认识生活的复杂和丰富性中变得越来越聪明,在变聪明的过程中获得幸福体验。
这,才是智育的真谛。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智育,万万不可舍本逐末、背篙撵船。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967e65641411d5e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