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往学东西大都是从整体到局部,也就是先从大的方面再到小的方面。比如说大学的时候学太极,教太极的老师往往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教我们各种招式,或许这样子才会显得专业。可是往往一个学期下来,跟本就没学好,几个月不练又忘了。为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学习效果不好,不容易学好东西呢?
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错了,我们学习的方式错了,那到底我们应该学习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对的呢?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呢?
《学习之道》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在这本书中作者说出了我们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要有正确的学习理念
什么是正确的学习理念?改变对知识的认识,以“渐进理论”为核心,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可以不断改变的过程。
意思就是说我们学习的态度要改变,不能一步登天,也不能一下子什么都学,更不能觉得自己天生是不行的,进步不了的。而是慢慢来,循序渐进。从一个地方突破,再进攻到别的地方。像毛主席一样打仗,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而跟“渐进理论”相对的是“整体理论”,我们大多时候学习东西都犯了“整体理论”的错误。什么是“渐进理论”什么是“整体理论”呢?
整体理论:把学习的能力看成是一个固定的不能再进步的状态,把成败归结于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
渐进理论:事情都是可以改善的,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就能获得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了很久都没有成功,比如说你刚开始学英语很努力,坚持了一个星期背单词,结果背着背着很多前两天记得的单词今天又不记得了,这时候就觉得是自己笨,自己天生没有语言天赋。是这样吗?是不是觉得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呢?可你为什么不想是不是自己的方法,或者哪里出了问题了呢?邓亚萍退役刚开始上北大的时候26个字母还不会完呢。人家最后说英语还不是66的。
“整体理论”者:遇到困难,更容易急躁甚至放弃。“渐进理论”者:在困难面前,更愿意迎接挑战。而我们大多数时候就是后者。
第二步:学习的基本原则
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划小圈”。什么是“划小圈”理论呢?就是把大的东西分解成各个细节的东西,挖掘基础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深度则会逐渐增加。比如下象棋,先研究兵的走法,研究懂了兵的走法再研究马的走法这样一下下去,把整个象棋的走法都学一遍,这样下象棋不会才怪呢。
我们很多时候包括我自己本身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一开始什么都学,结果最后什么都学不好。像我大学的的网页设计,老师把什么东西都说了一遍,没几天就要我们做网站了。这怎么可能呢,但是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才好,到最后工作了之后,才知道那些根本用不到,很多基础的东西也都没有讲到。
第三步: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将基本原理打包、创建组块。
什么是“组块”呢?组块是思维的一种能力。本书作者基于“划小圈”的学习之后,将象棋路数组块,并嵌入神经中枢,实现了内化。当遇到复杂的棋局,依赖于直觉,不再需要繁复计算,形成了如同肌肉记忆般的脑力记忆。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说到了,遇到困境该如何高效学习
第一步、“接纳”。心平气和对待不完美
1.“硬区域”与“软区域”
硬区域:要求外界环境适应自己,提供一个满足自己要求的舒适空间。很多时候是我们在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我们。
比如说看书,如果周围环境吵,你就不看了吗?一定要一点声音的时候你才看的下去吗?当然你可以找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才看,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中很难有那种很安静的环境,秋叶大叔坐高铁的时候看书,鹏小六在路上的时候也会看书。你看这些大神都能如此,我们更不能放纵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了。
软区域:接受任何外界环境和条件,主动适应环境。我以前也觉得看书就得在安静的时候才能看的下,但是现在会慢慢接受周围的一切,如果想看一本书,就会忘记周围的一切,管它呢。外面的世界与我何干。每当这样想的时候,总能排除周围的干扰。很多时候我们要接纳不完美,创造“软区域”
第二步、“利用”。把困难变成优势
把困境只当做困境,会让人不前进,甚至是放弃。真正的学习,是把困境当做督促我们进步的优势
作者举了自己的例子,作者右手骨折,不抱怨不后悔,但坚持用左手来训练,反而让他激发了左手的潜能,最后赢得太极比赛冠军。
第三步“创造”。主动创造困难以激励自我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主动给自己创造限制条件,主动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激发潜能。比如:明明有充足的时间,主动要求更少的时间完成;明明没有噪音,主动创造噪音,训练自己在吵闹的环境中也能聚焦。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往学习方式的错误。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