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尊重这个词。
在跟外边人打交道时,很多人都记得。
所以在外边待人说话做事客客气气的。
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变了一个样子。
看到孩子犯了错或者没有按自己的安排来,就心烦意乱,甚至大发脾气。
可是当孩子生气了,就责备孩子脾气大,是玻璃心。
特别是家有男孩,很多妈妈觉得男孩应该坚强一些,不能动不动就哭。
男孩应该能忍一些,要耐得住挫折,不能玻璃心。
这样的责备更多一些。
可是,真相是什么样的呢?
一位妈妈前几天在群里说:儿子在家里做手工,把碎纸屑剪了一地,颜料也撒在地板上,一片狼藉。
当时强忍着,没让自己爆发,可没想到的是,他还把我狠心剁手买的口红摆在桌子那,难道是红色的彩铅用没了。
过去一瞧,果然用了一些,那一瞬间我忍不住了,把他狠狠地吼了一通。
她说真的很后悔,因为那天的作品是画——我的妈妈。
儿子灵机一动,用了那只口红给画纸上的妈妈打扮了一下。
没有得到妈妈的表扬,反而得到了一通臭骂。
我们有时就是这样,急匆匆地去伤害孩子。
却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没有好好说话。
凶了孩子之后,孩子肯定会生气。
特别是被误解的感觉,是非常痛苦的。
有的父母还不会去反思,反而觉得孩子生气不应该。
“你看,本来就是你不对嘛!也不提前跟我们说。”
“难道是我们不对,我这样也是为了你好!”
总能找到借口和理由,反正就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忘记了好好说话,错怪了孩子。
别怪孩子“脾气大,玻璃心”,其实是我们忘了好好说话前几天,小小鱼在网课上跟着老师学会了做纸炮,然后就一直在客厅围着我玩。
各种攻击我,我就坐在沙发那,假装被他攻击。
这个小游戏他玩的很起劲,叫声也很大。
而妈妈就在房间电脑前工作。
中途出来喝水时,跟小家伙说:“快点去做作业啊,太吵了!”
能听得出语气有点硬。
我感觉儿子就好像被泼了一杯冷水,然后他就开始生气了。
坐在沙发那不动了,板着脸,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个时候,如果不知情的人肯定会觉得他爱发脾气,为什么总是这么容易生气。
就算知道的人也会觉得他没必要这么生气,妈妈也没说错啊。
可是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就会发现问题出在妈妈的态度和语气上。
在孩子玩的起劲的时候,冷不丁地责问他。
才会让他生气,这怎么能怪孩子脾气大呢。
我去房间跟老婆说了下,要他做作业可以好好跟他说。
她说是觉得孩子太吵了。
我说如果是孩子声音大,有点吵闹。
可以好好说话,提醒他能不能小声一点,其实他很愿意这样做。
但是你这样责备他,那他就生气了。
也可以理解,我去跟他讲讲吧。
然后我来到儿子面前,他还是很生气。
我靠着他坐下,然后拍了拍他的背,跟他说:“爸爸知道你生气了,那是因为妈妈没有好好跟你说话,对不对。这是妈妈不对,刚刚我也跟妈妈说好了。你能不能不要生气了。”
他点了点头,坐了起来。
“我们现在能不能先去把作业做了呢?”
这时他很乐意接受。
如果父母好好讲话,其实孩子会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和观点的。
我们常常说要尊重孩子,好好说话就是尊重的起点之一。
假如有人对你大呼小叫,一点也不友好,你会觉得这是尊重吗?
如果学会了跟孩子好好说话,你就会发现,原来孩子的脾气没有那么大。
他们还是愿意亲近我们,听我们说话。
也会好好配合父母的教育。
别怪孩子“脾气大,玻璃心”,其实是我们忘了好好说话在孩子成长路上,父母一定要做一个细心的聆听者。
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因为我们有时的态度会无形中影响到孩子,如果他们不说,我们也无法事事察觉。
比如有一次小小鱼在上课时,老师说,跟着我一起读。
可他还是只看,没有跟读。
我看到后就跟他说,“跟着老师说的来,认真一点。跟着读。”
然后又转头忙我的事去了。
过一会,我发现后,又会提醒。
这样反复几次,我感觉到自己的语气已经很不好。
而他也有点生气了。
上完课之后,我们谈这件事,我说你为什么不认真跟老师读呢。
就算知道了,也要认真复习啊。
“我知道,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你说说看,我哪里不对。”
其实我看到他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生闷气,心里很高兴。
他说不喜欢我总是提醒他。
我这时能大致明白他的感受,因为我反思一下,知道自己提醒时带着责备、质疑的语气。
其实孩子是告诉我:“我不是不喜欢你提醒,而是你的语气和方式我不喜欢。”
这样会直接激发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感觉不舒服。
孩子的脾气控制能力更弱,所以就会一下子表现在脸上。
这是很正常的。
如果一个孩子不哭也不闹时,那才是真的有问题了。
他们学会了隐藏,压制。
有时看是情感表达和控制能力增强了。
可一直这样压制,那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而不要总让孩子生闷气或者一个人偷偷的哭泣。
别怪孩子“脾气大,玻璃心”,其实是我们忘了好好说话最后一点建议是说话的语气,请记得好好说话。
你可以回味一下自己提醒孩子时、责备批评孩子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
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父母都有自己惯用的语气。
有的父母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过来!快点,听我的!”
“不要啰嗦,按我说的做!”
“是你大,还是我大,不要质疑我。”
……
还有的父母惯用质疑、否定的语气。
我曾见过一位爸爸,他总是打击自己的孩子。
其实他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只是有时把玩笑开在孩子身上就很不合适。
比如有一次,几个孩子在说吃核桃好,会变得聪明。
他就会瞧着儿子,然后插一句:“那你要多吃点这个,难怪你的成绩这么差,给你买一点吃吃看。”
其实他儿子的成绩并不差,只是有点偏科,而他却总是盯着他的那门功课,然后打击孩子。
他说怕孩子不用功,这样说说没事。
实际上,他儿子已经对他很厌烦。
所以总是离他远远的。
他说没事,就是要让他怕,这样才管得住。
可是,跟孩子说话,用平和一点的语气效果会更好。
这样能让孩子感觉到平等、轻松。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或者亲子关系里。
能听到更多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声音。
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引导他们。
而且,正面的语气要好过否定的语气。
总是跟孩子说“不要、不要”或者“你不行,你还小。”
不如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禁止怎么做。
比如用“安静一点点”代替“你不要吵了!”
“你跟紧爸爸,抓住我的衣角”代替“不要乱跑啊,会走丢的!”
用“小心一点,会弄疼他的!”代替“你不要毛手毛脚的!”
这些正面的语气总是更能让孩子接受。
另外肯定的语气也要好过质疑的语气。
也可以用“见到长辈是不是可以打个招呼呢!”来替代“你为什么见到长辈不打招呼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办法,或者哪里做错了!”来替代“你为什这么笨呢!这么简单也不会。”
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
就能看出你跟孩子的相处模式。
也能看出孩子的成长氛围如何。
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在艰难的环境下还能对孩子和气说话,在自己着急上火时却能对孩子温和以待的父母。
别怪孩子“脾气大,玻璃心”,其实是我们忘了好好说话想学习更多精彩育儿课程,请跟我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