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
阅读小记7:自主游戏 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阅读小记7:自主游戏 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作者: 懒懒的小妖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11:19 被阅读0次

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晴    阅读打卡第九天

书目:《自主游戏 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作者:董旭花  韩冰川 阎莉  张海豫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阅读内容:导言部分    如何理解自主性与幼儿的自主性

笔记:

(一)自主性:

“自主性”一词的心理学含义,是指自己成为自己行动的护体,不依赖他人(有时排除他人的干预),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主张和行动。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的定义很简单,就是能“自己做主”。

对于幼儿园老师而言,自己做主更符合大家的理解和认知,也是目前大家在做自自主游戏、自主阅读等活动中所主张的自主。

自主性应包含几点:

1.独立照顾和管理自己的生活。生活自理是对自主的最基本的要求。

2.自我判断,拥有独立观点

3.独立做出选择和判断

4.独立制定计划并推动行动进程

5.独立调控行为过程

6.独立制定活动规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7.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只管自由选择、自主行动,却不管结果如何,那叫任性,不负责任。

(二)幼儿的自主性:

1.独立自主是儿童天性的一部分

蒙台梭利一直强调,儿童的天性中具有获得充分独立的倾向性。“儿童的发展采取了一种努力区域更多独立的形式。这种发展犹如离弦之箭,笔直、迅速和平稳地向前飞行。随着生命的开始,儿童努力去获得独立。在发展的同时,他不断完善自己,并克服其在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个障碍。”

很多成年人会认为小孩子不成熟,有各种各样的欠缺,而杜威认为,如果用内在观点看待儿童期,未成熟就是一种积极的,向前生长的势力或能力。这种自然而然地向前生长的力量就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独立性,与生存本能同存。

2.幼儿期是一个人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心理学研究一般把三岁左右作为儿童自我意识觉醒和第一次突飞猛进发展的质变期,青春期是第二时期。

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困境描述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幼儿面临的心理社会发展困境如下:

第二阶段(1-3岁):自主对羞愧和怀疑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控能力增强,表现出爬行、触摸、探索和自己动手的愿望。成人可以通过鼓励儿童尝试新本领来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不过,在儿童笨手笨脚的尝试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事故”,比如,把水洒一地、摔跤、尿床等。这时,

如果成人嘲笑儿童或一切包办代替,对儿童过度保护,都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第三阶段(3-5岁):主动对内疚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不只是简单的自控,他们开始表现出主动精神(如用彩笔在墙上画)。通过做游戏,儿童学习制订计划和执行任务。如果成人让儿童自由地做游戏、提问、发挥想象和选择活动,那么就可以强化儿童的主动性。如果成人总是严厉地批评儿童,不让他们玩游戏,不鼓励他们提问,那么就会让儿童认为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是件错事,因而产生内疚感。

3.自主意识强烈,但自主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

3-6岁的儿童既以自我为中心,悠哉不断地突破自我、走向外部世界。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感知世界,用自己的双手探索世界,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世界...... 每一个IE人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但是他们运用经验和逻辑思维进行反思和调控的理性自主能力较弱,所以,他们时时刻刻都需要成年人在身边,给予爱护、关照、陪伴、欣赏、支持和引导。

自主不仅仅是一种意愿,还是一种能力——一种“理性自主”的能力。

美国学者霍沃斯把个体的自主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

自主的层次

最低层地是“最小自主”——行动者具有胜任、独立和某些自我控制的特征,但几乎没有反思能力;第二个层次是“过渡自主”——行动者的道德已形成,行为收到内部声音(即父母或其他代理人的观点和品质)的驱动,但不会认真追问“是否要”和“为什么要”;第三个层次是“常态自主”——行动者既能对自己的冲动和外部影响进行评价、反思,又能对行为策略进行选择;最高层次是“超长自主”——行动者能摆脱内部和外部的束缚,超越常规地自主行事,大胆创新。

具体地说,3-6岁幼儿的自主表现出以下特征:

* 具有自主的强烈意愿,但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在发展之中。

*自我认知的能力较弱,喜欢模仿,也容易从众。

*慢慢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能独立做出选择和决定,但选择时易受周围人的律”和

影响。

*“计划一行动一结果”这一过程,较为简单的,幼儿一般可以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则需要教师协助推进。

*做事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来进行反思,以更好地调控行为过程。

* 有时候会在游戏过程中确立自己的游戏规范,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参与,引导其制定活动规范,并提示其依照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正在学习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

幼儿不仅仅是未成熟的人,教育也不仅仅是把成人世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幼儿。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应该是成就人,而人的成长是全面的,包括身体、心理与人格的发展,尤其是独立性、自主性和意志力的形成,必然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速成。

4.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受控于周围的成年人

儿童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独立、有能动性的存在。其次,他才是一个受教育者。教师首先需要思考如何尊重独立存在的每一个幼儿,其次才应该思考遵循其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儿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的,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

5.幼儿的自主能力依赖各项自主的活动而逐步提升

幼儿的成长不是一个不断被教化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过程,幼儿实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经验的建构和人格的完善的。

幼儿的自主性也是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不断发展的,活动的过程就是幼儿与环境、材料、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他们在此过程中认识自己,验证自身的能力、构建关系、提升自身在相应活动中的自主性水平。

(三)自由与自主

自由的不同解释:

中国古文:“由于自己”,即“不由于外力”。

法律层面: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

心理学和教育学层面:自由就是和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受他人的强制干涉。

自由绝不是没有边界的为所欲为。

自由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思考:

1.和《读懂儿童的思维——支持自主游戏中的图示探索》相比,这本《自主游戏  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更适合DL现阶段的老师们。毕竟要想做到充分地放手,还是要从最基础,最关键的观念上先找到认同。这个部分能让我们从概念上对自主性和幼儿的自主性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儿童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独立、有能动性的存在。其次,他才是一个受教育者。教师首先需要思考如何尊重独立存在的每一个幼儿,其次才应该思考遵循其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这个话得太好了,“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这话相信每一个老师都能脱口而出,可是,如果老师对儿童的理解都不对,谈什么因材施教?

3.书中每一部分都有“实践链接”这一内容,会提出问题,让读者链接实践工作去思考和反思。这部分的内容的一些素材完全可以作为园本教研的素材使用。后期可加以整理,作为年轻教师的教研、培训资料。

小妖:这是计划阅读的第二本专业理论书籍,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小记7:自主游戏 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ir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