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到采石矶是二十五年前,故地重游,感慨万千。努力在记忆里搜寻他的影子,零星廖落,时间太久了,已经串不起来,只有些许轮廓隐隐绰绰。
那时的我风华正茂,却也一穷二白。有的是无穷无尽的精力和不切实际的理想。站在采石矶的大门前,一时间思绪飘飞,一时间又有些恍惚。
元旦,天寒地冻。明晃晃的日光照在半冻成冰的湖面上,泛着温暖的光。如今的采石矶景区,刚升了五A级。今非昔比,顺着山路往上走,山不甚高。矶,百度查了查,水边小山包的意思。长江三矶,城陵矶,采石矶,燕子矶。采石矶因为有李白的故事而声名最盛,传说为李白醉酒捉月投江之处,羽化成仙而去。大鹏展翅状的李白雕像,以前是没有的。酒喝多了,掉水里淹死是可能的,得道成仙有点牵强附会。山上有李白衣冠冢,诗人已仙去,空余衣冠冢。千古风情,徒然一声叹息。山顶最高处,现在建有三台阁,登阁临江,江风浩荡。极目千里,长江奔流不息,在此处冲击成一个巨大的江心洲,分为内江和外江。正如余秋雨碑文所书,追溯三千里,屈原诞生地,追溯两千里,屈原行吟地,追溯一千里,东坡流放地。一条大江,多少人文盛世,多少文化巅峰。山下的太白楼,平平无奇,正因为名李白,竟赫然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长江三楼一阁。令站在太白楼上的我唏嘘不已。长江边上的名楼,我也曾去过不少。九江浔阳楼,镇江北固楼,哪一个不是江天融汇,江天风流。心中暗想,如果没有李白,哪里能排得上你太白楼啊。
可见文化的力量是太强大了,什么常遇春大脚印,什么采石矶大捷,无人理会。只把个李白津津乐道,娓娓道来。元代梅之焕有一首诗,写得最有意思。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告诉后面来游历采石矶的文人骚客们,就别在附庸风雅,班门弄斧了。
从太白楼出来,顺着步道往回走。感觉现在的景区真的很不错。有小桥流水,有茂林修竹。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的竹林,冬日肃杀之下,一片郁郁葱葱。不禁想起王维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诗句。所以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啊。有朝一日能居住在这样的竹林茅舍之中,读书写诗,喝茶弹琴,何等意境啊!
闲庭信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出园处。是啊,这些年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狗日的中年。回过头走过的路,悔明不定,斑斑驳驳。岁月就像这长江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二十五年后的元旦,我重回采石之巅,静默默地老想着一个问题,从4A到5A,他究竟走了多少年?
二零二一年元月五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