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食堂吃完午餐返回到写字楼等电梯的时候,芳去了一趟前台,回来手上拿着一叠报纸。我观察到了,是《经济观察报》。芳说是自己订的,好久没去拿了。又说,自己根本就没时间看报纸。年初订只是觉得这报纸质量好好。你闻,都没有墨的味道,还是护眼纸张及颜色。
我闻了闻,果然没味道。和当年自己出版的一读完手上都是黑的墨的报纸比起来不知道要高级多少。可是,当年,那些报纸一下发,便成为每个宿舍桌子上垫饭盒的饭垫。
作为校报总编,不负责报纸的发行,但有时候周末也会去宿舍楼配合发行部发报纸,发的时候总会听到几句,真好,刚垫完还愁没东西垫,这又给送来了。然后我总是会落荒而逃。
求那个时候自己的心理阴影面积是多大。无限大,全身从头到脚都是阴影。
后来,去了真正的报社,没到报纸发行的节点,也就是现在每年做年度预算的节点,基本上过完当年的十一小长假便开始了报纸发行的任务。总经理每次都会全楼总动员,亲自做报纸发行的总动员会。每个科室,每个部门领多少任务,上到总经理,下到实习生,全部都有任务。
于是,经常会出现那些还没出校门没有人脉的在报社实习一没实习工资二没稿费的实习生便省下了不多的生活费订起了全年的报纸。每次会小心翼翼地将带有自己名字的实习作品用剪刀剪下来。然后贴在特别购买的文件夹里,作为实习作品集,以便以后找工作。
图志:1X年前,青涩的自己
至于剩下的那些报纸,出路基本一致,被同宿舍的人当成了饭垫。顾名思义,每次吃饭垫桌子以防桌子有油腻的,用完总会随手把垃圾一包丢垃圾桶。
这是当年那些报纸的下场。而当年那些报纸人的下场,没有比报纸好多少。
在发行动员的高压下,从发行到编辑到记者,全部出发,在没有秋天的江城的初冬,开始裹着大衣,走街串巷吆喝订报纸。那些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会用行政命令下压必须订多少种类多少份报纸。
于是,出现了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如今,这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基层中层公务员们再也没有时间一杯茶一张报纸,个个忙得堪比上市公司的高级白领。
看,果然是国策及绩效决定一切。所谓上层建筑决定意识形态,说的就是如此。不过,如今,也没有那么多的报纸给他们看了。
至于广告部的那些中大型企业品牌客户,报纸是妥妥的赠送,以年来赠送,当然是报社来买单,作为公关费。
至于那些记者编辑们,采访的对象电话挨个回访,最后一句,总是会说订份报纸呗。财务人事行政物业等,人事把之前来应聘的简历翻一遍开始打电话订报营销,行政把采购供货商全部都要挟一遍必须订报不订没有单子,物业把保洁扫地的、看门的大爷都纷纷报上了订报的名单,那订报的百来块钱,直接从工资里面扣好了。
之所以每一个报社都把发行搞得如何隆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报社的KPI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发行量决定文章的阅读量,文章的质量决定报纸的份量,报纸的份量决定广告的刊例。
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彼此相互排斥比如金三银四金九银十总会出现记者和广告部抢版面,但是彼此却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这就是报社没有政府补贴市场化后的生意逻辑。简单粗暴但是细品,却是真理。
而现在的我,已经好多年没有买过报纸,也没有买过杂志了,但会买书籍,有定期买书籍的习惯,会淘汰自己的书架的旧书换上新书,也会买来送给朋友。送书,成为了我的一大嗜好。
而报纸,却成为我心头的朱砂痣和心口的饭粘子,再也看不到报摊,每次路过报亭,都会侧目。如今的宁城很荣幸还有街头阅报栏留存,还特别留意到写字楼前的报栏,报纸每天都会更新。都是最新日期当天新鲜出炉的报纸,我到得多早,报纸也都更新完毕,看来,是个勤奋的更报人。
我知道,报纸总有一天会淡出人们的视线,也许妍宝长大后,再也没有记者这个职业,也许报纸会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但是,我会带着妍宝去看,去抚摸那些曾经透着墨香的文字,告诉她,曾经这是妈妈心中最亮的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