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初始的1月&2月里,一共阅读了8本书,看了10部电影,公众号只更新了4篇:(
计划不如变化,再次败给了自己的拖延症。外部环境+内心情绪变化,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决心,这种状态着实不好。好在还有社群里的小伙伴,还有每个月的总结时光,得以片刻自省。希望接下来3月的自己,不要再这么颓气了......
以下是对8本书的阅读小结,按照个人喜欢程度排序:) 很期待大家的不同意见&留言分享。
01:红楼梦
阅读评分:★★★★★突如其来的念想,这个春节期间,就着大小聚会的闲暇时光,二刷了《红楼梦》。记忆中第一次阅读当是在高中时,念念不忘87版电视剧里的黛玉扮相......而今再次读来,当年喜欢的角色&场景依旧,却多了对书里其他角色的体察与思量......无怪乎名家大师无一不坚持:红楼梦是一本不同年龄段读来皆有不一样感受的书。是以谓之经典也~
红楼一梦耗尽作者毕生心血,生有时,而作品却无尽。年少时一定要追求结局的我,看过后40回,心里却更为惆怅。而今倒是学会了接受只有前80回的红楼梦......有时候,恰是缺憾才是留有念想的美好,一如悲剧,才是最深入人心的震撼。
这次二刷的版本是带有脂砚斋的评注,配合孙温的画册,回想自己曾去过的北京《大观园》景象,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原来红楼梦的描写之用心,结构之精巧,字里行间的深意......不仔细研读揣摩,借鉴名家大师的评注,以我之悟性,还是难免流于表面的浅显阅读......所以接下来会继续配合蒋勋先生的《蒋勋说红楼梦》8册+音频,以及白先勇先生的《细说红楼梦》再徐徐读之。
02:Steve Jobs
阅读评分:★★★★★斯人已逝,但理念永驻。详见读后感:我读乔布斯~
03:城里的房子
阅读评分:★★★★☆极其适合经济学小白阅读的一本有关房地产的书籍,涉及到房价上涨背后宏观经济学原理的剖析,对未来房价的预测,房产投资的看好,对一些发达城市比如纽约、芝加哥、德国、东京、首尔以及香港的房价变化和发展历程的概述和对比,不同城市房改制度下的利弊权衡......详见读后感:城里的房子,和月光一样珍贵
04:射雕英雄传
阅读评分:★★★★☆看了金庸先生的那么多改编电视剧,却是第一次静下心来认真拜读他的原著,有点后悔没有更早些时候阅读......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嗯,找时间要逐一阅读:)好书不宜一气读完,适合慢读细品,享受延迟满足的幸福感。
05:具体生活
阅读评分:★★★★☆喜欢吴军博士,最早起于他在得到app的 “硅谷来信” 专栏,很意外这样一个超大龄理工男,居然有着这般别致的生活态度。
而本书则是选自他的部分专栏内容,有关阅读、旅行、博物馆、摄影、品酒以及奢侈品等方面的知识分享......在他人的生活观里,思考着自己的生活感。
尤为喜欢的是书名《具体生活》的延展解读:
生活,不是抽象任性的美好畅想,是具体而细致的实际行动。
06:变量
阅读评分:★★★☆☆2018年,何帆在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孟家旺村的两颗银杏树前发了一个宏愿:在未来30年,要每年写一本书,记录中国的变化。
何帆在书里说,过去的历史多是 “长河模式” 记录体,顾名思义,描述一个相对漫长的(比如3000年)时间长河里的历史变迁;而他要做的则是在快速运转的当下,以 “大树模式” ,多维度的记录每一年的社会全貌和历史端倪。
而这本书则是他30年计划里的第一本,借着 “慢变量” 和 “小趋势” 两个概念,总结出他眼里心里看到的2018年的5个变量分别是: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
更进一步地,在书里还详细介绍了他这一年里,实地考察到的小趋势:农业植保无人机,酒店机器人,电子竞技,多核城市,义乌的 “精明收缩” 城市化,范家小学的 “小而美” 教学......等等。
坦白说,我总是特别佩服那些能够立长志做一些常人多不能坚持的事情的人。这样的初心真是美好。但这样的尝试无疑又是极具冒险和不确定性的。
不可否认,作为经济学者的何帆,对一些小趋势的把握是有其敏感度和先见性的,书里介绍的许多 “小趋势” 案例还是让我很有开眼界的感觉。但这些小趋势是否真是能够作用于历史发展进程里的慢变量,又当另说了。
诚如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所言,“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我们姑且也边读边看吧~
07:蜜蜂与远雷
阅读评分:★★★☆☆如果不是某一次的一时兴起,参加了亚马逊组织的 Kindle 共读,我想我是不会想到阅读这样的一本书的。倒不是说这本书有多糟糕,毕竟宣传语里,人家还获得2017年第156届直木奖和第14届书店大奖第1名呢~~~
只能说这本书的情节没有太吸引我,整本书讲述的就是三年一度的芳江钢琴赛事,分别描述不同身份和天赋的参赛者们的音乐之路和生活历程......仔细想来,还是挺典型的日本治愈系文学。
要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作者 “彪悍” 细腻的文字功底,书里对每一首参赛钢琴曲的极富画面感的文字描写,一度让我有 “在文字里听见旋律” 的感觉~看完这本书,竟让我开始对古典音乐有点兴趣~~~
至于豆瓣的评分,个人觉得 “水分” 多了点哈。
08:Educated
unfinished最早知道这本 Tara Westover 的自传是来自盖茨的推荐书单,而后又看到它长时间高居外媒各畅销榜单不下。好奇之余,决定每晚临睡前用 kindle 小看半小时,但不管怎么阅读,我却始终未能 get 到这本书的精彩之处......更不能理解何以大家都评价这么高?
本书作者 Tara 生于美国虔诚的摩门教徒家庭,家有6个兄弟姐妹,长于爱荷华州的农场,父母不信任政府,不给孩子办出生证明,不送孩子上学校,不管大小疾病都只在家用草药医治,很是排斥并拒绝医院......
Tara 的生活是与世隔绝的,她对世界的认知都源于父母,尤其是父亲强加给她的观点......一直到17岁,Tara 才有机会第一次坐进教室......
到这里差不多看到本书的 61% 处,却再也不想继续阅读了......或许这样小众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异足够让人愕然(culture shock),但阅读的过程始终不能让我产生共鸣or同理心......
我能大抵预料到后面该是着重描写 Tara 是如何利用教育来反抗现状,反抗她的父母,从而最终远离这个让她伤痕累累的原生家庭:父亲的霸道,母亲的懦弱,哥哥的暴力......但我却也着实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继续阅读了......
其实,这还是我第一次阅读一本书半途而废,因为不习惯,期间还纠结了好几次要不要硬着头皮看完......在脑海里无数次闪过 How to read a book 里作者的阅读建议后,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了......凡是总有个第一次吧,对于实在看不进心里的书,该弃则弃吧。
由此想到,或许阅读真的是一种很私人的体验吧,你之所好,我未必欣赏~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