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有三个标题: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对西域的管理。
针对本课内容我做了总结
总结:
玉门阳关两关西,张骞两次通西域。
丝绸之路架金桥,西域都护管西域。
班超西域三十年,甘英出使大秦去。
解释:
一、张骞通西域
1.结合历史地图让学生理解西域的概念:汉朝时以玉门关,阳关为界,包括今天新疆及更远的地方。
2.阅读课文了解当时西域的情况。小国林立,物产丰富,受匈奴的奴役和控制。
3.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联系大月氏,夹击北匈奴。(寻找军事同盟)
当时皇帝:汉武帝(可以试起草一部诏书)
张骞应邀前往
设想张骞可能遇到的困难:人为的匈奴阻碍。自然的:地形复杂:戈壁,丘陵,高山,森林,草原,沙漠,河流,险滩。天气:风,雷雨,雪,冰雹,严寒酷暑。路程:遥远,不熟。野兽出没,威胁安全,少数民族,语言隔阂,交流不便。可谓:困难重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张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不畏艰险,不屈不饶,为国家敢于赴难的家国情怀。
经过:出发时间,经过,结果,作用意义。比较两次结果的异同。让学生意识到这是卫青,霍去病通过漠北战役打败了匈奴,一部分西迁,一部分臣服汉朝,匈奴的障碍排除,又有第一次的经验,打下的基础,所以比较顺利,取得了应有效果。这样达到以新代旧,温故知新,加强历史知识间的彼此联系。
二、丝绸之路
1.前提: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这里提醒张骞通西域的作用为丝绸之路的奠定看了基础)
2.丝绸之路的概念:商人们,带着丝绸等货物,从长安(起点)——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终点)。再把西域的珍奇异宝运回中原。古代这条沟通中西经济往来的大动脉就是丝绸之路。
3.交往物品:
中原(手工业品,技术)——西域(农牧产品)再次说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先进。
4.丝绸之路的作用(意义)
5.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还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一条: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重要一条:东南沿岸——东南半岛——马来西亚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弯——印度半岛南段,锡兰(斯里兰卡),再转运欧洲,这条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
为今天的一带一路奠定了基础。
三、对西域的管理
前提: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与汉朝的交往日益密切。
时间:公元前60年
当时:汉宣帝
机构:西域都护府
职责:
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的管辖,主要包括巴尔格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前期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东汉政府派遣窦固窦宪大白败匈奴。公元前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相关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投笔从戎。再现班超为国分忧的家国情怀,有智有勇,不怕困难,英雄注意精神。
班超古稀之年还乡,他的儿子子承父业,接任西域都护。97年甘英出使大秦,这是一次中原与欧洲的直接交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