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争的都是效率,更影响企业发展的趋势,这将可能是强者愈强,头部通吃的结果。但是当强者不断的成长下,必然会面临到天花板的可能,如果不再对企业的定义从新生级,就会遭遇到市场的局限。
例如滴滴打车如果只局限在打车市场,等于是局限住自己的未来发展。首先盘点滴滴打车有快车、专车的模块,也就从流量化角度来发展的公交车,顺风车。以及第三种利润生成的计程车与代理驾驶。
这些模式的生成都是从全面性的角度来思考,也就是当一个人要做交通工具时,会以哪一些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后有会有哪种体验。另一方面,这些服务网络中那些关系者乘客、司机都会在特定的场景下各有不同的需求点
换句话说,未来互联网企业要全面性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取得一定的定位点。
如阿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都在不断并购其他企业,就是为了要不断让业务的发展成为一种生活体验,也就是你离不开这些生态环境中。
这会有一个核心模式:全面性的生活体验
01组织模式的再进化
过去人们从互联网的发展中,大家都可以从网路上来找资讯,所以企业发展主轴就是任何产业都加上互联网,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飞耀式发展,用户已经不满足在线上找到资讯,更多的是需要有更快的体验过程,也就是,谁能够提供更快速的解决方式,谁就会拥有更多的支持。
全面方位的效率化,只是一个起点,因为你面对的用户已经是愈来愈没有耐心。这也是科技改变人性的一项特征,更是意味,不管是哪一种极端市场,都有可能被技术的进步成为大众化。
这次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罗胖也提到,目前新零售的聚焦在「效率」你能否成为更快速。
当用户市场需要更快、更即时的反应时。如果组织模式没有办法支持这样快速的需求,会有人可以替代你的。
这就要回到组织面来看「如何快速变化」,面对这样的环境通常组织有两种面对的态度,第一调整改变, 例如,通常会想到一个概念「组织扁平化,」让组织的阶层模式打破,都是为了要因应速度的决策效率。
第二维持现状,以最小改变来承受外在环境的冲击。虽然也有在变化,但哪种方式是被动性。
但这些发展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那就是「组织要如何调整?」
解决方式基本上有从组织结构、团队文化,等一个硬实力方面的调整,另一个则是团队中的软性文化。但是,真正的根本还是在于「文化」方面的生成。
接下来藉由软性文化的发展,来从人们为什么会担心、害怕改变。来分析,阻碍文化发展的关键障碍。
02面对失败的心态
面对失败时,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会决定组织是否能够持续创新,乃至个人的成长。
首先,面对失败时,如果认为失败就代表失去所有,等于是过程给浪费了。任何失败都有它的价值,因为失败被背后就是成功,即便是积累出一点小的改变方向,有都是进步的象征。
其实,失败本身并不会让你完全失败,而是我们对于失败的局限性。也就是当我们面对失败的态度,你是支持失败,还是拒绝失败。
当所犯的错愈多,你离成功的机率就会愈大。
因为没有失败,就没有成长。
但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影响着人们对于失败的恐惧?
答案就是太过于成功。因为成功后,那些既有的行为模式就是天条,以至于任何一点小改变都有可能让过去的成功破灭。
还有一点,即便知道失败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够根治失败的源头,还是会走向相同的结果。
03错误是来自于哪里
接受失败,是一种好事,但是,无限包容失败,等于是放纵。因为所有失败背后都会它的可预防性。换言之,失败是有它的种类的,其中包含:
可控的行为因素
不可控的非常态性因素
错误,必须要降低前者「可控性」要转化为可控性,最常见的就是「疏忽」与「能力不足」所导致,前者是心态上与企业文化对于事情的重视度,后者则是透过学习的方式来化解。
最难应付的就是那些「不可控因素」,这些不可控才是企业在转变时智慧的结晶,也就是隐性知识,你需要找出那些隐性知识来转化为显性知识,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变成可控。
最后就是整个文化建成的核心,也就是你如何对待「试错」。
04 试错的基础文化「包容度」
滴滴总裁柳青提到,在滴滴的文化中,不管是企业也好,社会也好,应该多一点容忍度,应该多一种方式去鼓励所有跟我们不同的,让他们也能在这样的体系下发挥自己。
这也是未来企业文化中,所需需要具备的核心,不是创新,而是「包容」。
任何改变背后不一定会有成果,也不一定达到我们我设想的目标。但是这个过程因为结果的落差就直接否定,等同于扼杀了组织创新进步的可能性。
换言之,成功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需要由大量的常识与演算下,才会有的那么一个结果。如同当改变的行为方式被尝试一万次,或是升级改版一万多次,总会有几个方式是真正符合到效率的提升并能够创造出成果的。
如同大资本投入到市场来做投资,不在乎哪一个会真正的赚,因为大量的资本投入的过程中,本身就已经把可能的损失给对冲掉。
也就说,当「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时,你的成功,就会成为必然的可能性。连同组织的进步一般。
一但理解失败到成功的背后,都是要有一定数的行为后才有可能诞生出一种新的效率化模式。至此,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先厘清,那就是「创新」是什么?如果这词没有认知到位,就会为了改变而改变的创新,还以为数量化的优势可以达到成功。但成功背后都还是有一定的潜在规律。
05创新,飞越改变
很多企业的核心精神都会有「创新」这样的口号,但那都只是想想,距离达到目标的过程却还有很大的距离,这是为什么?
其中「组织文化」就在里头扮演的非常重要的关键。创新并非是对于过往的组织行为做反抗,那种定义的创新往往只流于表面,也就是为了变化而变化。
所以,创新的定义又是什么?
答案是,「用不同的方式达成目标」。
创新就是跳脱既有的行为做新的行为来提高效率。但是,这就会对过往的行为产生冲突。这又会有另一层涵义,创新的根本不再于「改变」,而是「速度」。
换句话说,创新的必然有变化,但是一次性的变化不叫做创新,因为根本性的创新是源自,一次次的行为改变,让整体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
如同互联网企业强调大数据,数据本身并不存在价值,而是以数据为依据来做为不断跌代升级的过程,这种理解到数据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本身就是创新的一种。
回到组织组成的元素「人」来看,以不同行为方式的来解决不同问题,你需要的不只是文化上的「包容」与「数量」上的常识,还需要「对的人」这里所谓对的人,不是单一组织文化的个性,而是差异性,也就是多元化的性格,才有能真正激发起解决模式的创新行为。
如同滴滴总裁柳青所讲:「哪一个组织能够把完全不同的人聚到一起,向同一个方向走,那个组织才是最强的。反之,一个组织都是同样一种人,可以肯定它试弱的组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