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仙子 陈嘉瑞)
文章于2019-11-8在【终南性灵】公众平台推出
起风了 我爱你 芦苇
野茫茫的一片
顺着风
在这遥远的地方 不需要
思想
只需要芦苇
顺着风
野茫茫的一片
像我们的爱,没有内容
----娜夜《起风了》
11月3日,秋暮冬初,晴空暖阳。终南性灵社一行6人驱车前往周至,举办文学批评家国稳社作品研讨会。
终南性灵社团队参加研讨会的人员有: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孙见喜、碑林区作协主席萧迹、终南性灵社社长陈嘉瑞、秘书长王一凡等。
周至县文联名誉主席张兴海、主席国稳社、秘书长张攀峰,以及县作协主席王军强、诗人朱春雨等一起参加研讨。
国稳社(云仙子摄影)在周至及西安乃至陕西评论界,国稳社无疑是一位接地气、有学养的文学批评家。他从上初中开始写影评并获奖,到上高中对理论性文章发生浓厚兴趣;上大学后,中文专业的系统训练,为其后续发力提供了知识储备。
文学体裁形式多样,有的很有市场潜质,受众群体庞大,可以名利双收,是许多人心目中追逐的梦想。然而,国稳社却独辟蹊径,对文学评论这个行当情有独钟,不去蹭热闹文体的热度,而心甘情愿走一条人迹罕至、荆棘丛生的寂寞路子,可见他的勇气和胆识。
他从骨子里喜爱文学评论,而且爱得坚定而专注;一旦选择,便不再彷徨和犹豫,而是凝心聚力、一门心思在文学评论这条道上死磕到底。正如一句歌词所唱的:“就算是人间有风情万种,我依然情有独钟。”
这一选择,体现了他的文化自觉。写作上的辛勤付出,也为他赢得一系列荣誉:他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西安市文联委员、作协理事;曾获全国征文奖、柳青文学奖(文学评论新人)、西安市新人新作奖和电影评论希望奖等。
云仙子摄影研讨会从上午10时一直持续至中午1时,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文坛宿将、文朋诗友以文学的名义欢聚一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云仙子摄影陈嘉瑞先生在主持研讨会时谈到,终南社灵社作为一个性灵文学的倡导者,一直热切关注全省范围的文学创作情况,对国稳社充满性灵的写作倍加赞赏。周至这方水土,人才辈出、钟灵毓秀,我们有理由对这枝“终南山下的芦苇”加以呵护、关注和支持,使他在风中绽放得更加摇曳生姿。
云仙子摄影会上,张攀峰首先汇报了国稳社多年来从事文学创作的成长踪迹。他眼中的这位乡友兄长,从学生时代就对文学评论产生浓厚兴趣,从写影评开始,爱上了文艺批评,并一直怀揣梦想坚持至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近年来,国稳社在作品发表上实现了综合报纸、专业报纸到核心期刊的“三级跳”。
他还谈到,作为西安最边远郊县的一名基层作家,国稳社及其所从事的文学评论不应该被忽视;作为周至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个文学评论家,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更难得的是,在坚持业余爱好、活出自身特色的同时,作为基层文艺队伍的领导者,还能够克服困难、在限制中力争超越,就像在针尖上起舞,把文联工作推向先进。目前,文艺家协会由7个建设到14个,翻了一番;机关刊物多次改版,定位清晰、版式新颖,成了县级文化名片;形成期刊、图书、公号、微群良性互动的传播格局。
最后,张攀峰为本次研讨会即兴赋诗一首:
盩山厔水书沧桑
终南性灵源远长
专家学者聚今日
文艺评论谱华章
云仙子摄影本次研讨会的主角国稳社侃侃而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文学评论写作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他谈及自己对文学批评学科本质的认识,为后面的研讨提供了基础。他认为,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结构性分支,是文艺理论的实践应用形态,是以文学史为背景和尺度来对当下创作所做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心灵对话,是对存在境遇的一种探险式的勘察和洞见,其本质并不是稳定的学术研究。从文体形态上看,它介乎理论与创作之间,既有前者的通透性与思辨力,又有后者的灵动与活力。文艺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潜在的逻辑线索,提供原理、工具等方法论的支持;后者则以生活为依据,借助文本这一中间物,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知和发现。
文学批评的文体是多样的,可以选择论文、随笔、札记、书评;也可以投身实践性的讲学、论坛、评奖、访谈等,来传播批评主体的思想观念。
就自己为什么选择了这一文体,他从反面说,如果进行理论操作和体系建构,显然不具备学院的科研环境,学术资源的缺失和文艺信息的短缺构成致命的制约;如果选择创作,又无法透彻而圆融地阐发自己的存在体验。因此,他就折中处理,既满足了对理性思维的醉心,又带来对内心感受的灵性慰藉。
席间,他还谈及对读书生活的看法。他认为阅读是文学从业者的“必须品”和成长的绝对养料。作家的阅读可以相对任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以借鉴为目的;而评论家的学者化素养,要求他的阅读有“刚需”的一面,不喜欢的也得硬着头皮去读,甚至没有禁区。所以,他以文学批评为圆心作涟漪式的扩散,以国外批评史论教材和经典为重心,旁及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邻近学科的常识,以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批评资源和写作武库。
他的方法论是,以写作倒逼阅读,以评论牵引学术,以问题发动思考。其兴趣往往是,读书在先、写作在后;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宁可不写、也要读书。从其实践策略可知,这是一个明智而自觉的写作者。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他总是利用下班后所剩无几的那点可怜时间,在书海中徜徉,以求在今后的写作中能进一步开阔视野、转变思维,实现更高层次上的自我突破。
云仙子摄影 云仙子摄影他平时读书很用心,每本书都会留下他深究细思的印记。他边读边用笔在书的空白处写下密密麻麻的眉批和感悟,还用心去思考优秀文章的成功之处。
在十几年如一日的业余时间中,是不倦的阅读,开阔了他的文化视野,提升了他的思想境界,最终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批评气质、审美意识、写作风格和价值取向。也是得益于此,他笔下的一篇篇随笔和评论,文辞优美、思考深邃,见解独特、引人注目。
2003年以来,他先后在中国出版集团的《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的《中华读书报•书评专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文汇读书周报》、世纪出版集团的文化评论月刊《文景》、江苏省作家协会的《扬子江评论》、河北省的《读书时报》、大庆市文联的《岁月》杂志等各级各类专业报刊,发表随笔评论达20多万字,有评论文章收入省作协《陕西文学研究》第二卷;2011年出版文艺批评文集《彼岸的芦苇》,列入由吴克敬主编的西安市首批签约作家丛书(其中首篇关于余华的作家论《文学与音乐的双翅共振》,荣获陕西最高文学奖‘柳青奖’)。
云仙子摄影研讨中,陈长吟会长从眼光、胸怀、文采三个关键词入手。他认为,国稳社在评论上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是一位接地气的评论家。作为一名评论家,要有自己的审美眼光,要有独特的个性和远见卓识;评论家的胸怀要大,要站得高,才能评得好。
国外的评论家是运用作品诠释自己的理论,国内一般是评论家为作品服务,这是中外评论的区别。他对《彼岸的芦苇》一书各部分特点作了评价,说国稳社的文笔好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他的文字优美,像散文一样引人入胜。
同时,他针对国稳社也提出了一些温情建议:比如在以后的写作中,希望稳社的文笔触及再系统、再系列、再深刻一些,形式再多样化一些。也可以尝试做评论专访,形成一个体系,这样就会产生更大更深的影响,成果也会更加丰硕。
云仙子摄影孙见喜编审认为,国稳社的评论离生活近,离作者近,从生活出发。精准到位,拿捏得稳,体现了批评家应有的人文素质和开阔胸怀。国稳社的评论,对作者长处说得充分,短处说得很准。评论家两三句话说准确了,就很得作家呼应。大作家也需要评论,小批评家也可以评大作家。
多年来,评论界是西方文艺思潮唱主角,核心是人性论,讲究人性的释放,人性释放无疆界,容易造成混乱。人性要释放,同时又要收敛。他指出了评论界的一些不良现象。
说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要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不能以红包定高低,以亲疏定好坏,更不能以情绪、好恶定价值。要客观公正,言之成理。
评论家对作者要有温情,看生活要有仁善之心,对文字要有归宗意识。他说生活是评论的定盘星。当下像国稳社这样文学评论家并不多见。
云仙子摄影张兴海先生从最近阎纲先生回礼泉,说他有很多感慨。他从阎纲的评论谈到国稳社,认为国稳社之所以能在文学评论的路子上取得良好成绩,归结于他的评论注重学养。他基础扎实、阅读广泛、细究文本。在布局谋篇方面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以文字的细致严谨为例,说《彼岸的芦苇》一书几乎没有错别字,国稳社对文字能做到字字扣、句句磨,甚至对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轻易放过。他的文字有一定的学理性和学术色彩。
作为一个在郊县搞文艺评论的国稳社,能够得到省上专家的重视和关注,体现了陕西文坛对基层作者和评论人才的呵护,也是周至的荣耀和自豪。他坚信,国稳社如果能有坚持坐冷板凳的信心和毅力,一定会在评论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更久,也一定能写出更优质的文学批评作品来。
云仙子摄影 云仙子摄影 云仙子摄影 云仙子摄影研讨会结束后,终南性灵社给周至县文联赠送了《终南性灵佳作年选》,周至作协赠送终南性灵社《盩山厔水》杂志和《李二曲思想研究文丛》。双方表示彼此的文化交流已经开了好头,以后要加强联系,广泛合作。
作为一家有影响的新生文学社团,终南性灵社成立运行一年多来,在注重性灵散文理念的倡导与实践的同时,也注重文化的发掘和名人的推广。此次研讨会,是终南性灵社在全省范围内首次为基层评论家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也是作为陕西省散文学会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次研讨会,其影响和意义深远。
周山至水的那片“终南芦苇”—陕西省散文学会终南性灵社举办国稳社文学评论研讨会终南山下,那片美丽的芦苇在迎风摆动,像是细诉、又如低语。祝愿国稳社这枝充满性灵的“终南芦苇”,通过优秀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继续闪现自己的锐气与活力,在文学评论方面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