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易子而教的道理

易子而教的道理

作者: 元谦学堂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13:27 被阅读0次

南怀瑾先生讲到《孟子·离娄章句》: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则是夫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详莫大焉。”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有一天问老师,依照古礼,父亲不自己教儿女,这是什么道理?

青年朋友们要注意,将来自己有了儿女时,要怎样教育他们才比较妥当?儿女不由自己教交给谁去教?

孟子这里是说,对儿女的教育,由父母亲自来教,在情势上是行不通的,因为父母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态,正面的教育很难。

孩子想看个电视,父母就摆出威严的态度,用命令的口吻禁止;而朋友较为客观、理智,就不至于过分严肃。实际上儿女已经很累了,看一点电视轻松轻松,并不过分。

孟子说:对于子女,我们当然要以正道教导他。子女如果不听,就“继之以怒”,发脾气了,不是打,就是骂,于是反效果出来了。

据我所知,许多家庭教育,所得的都是反效果。一些青年男女出了问题,都是家庭教育有问题,而不一定是问题家庭造成的。

父母太方正了,教育出来的儿女,多半是死死板板,这样的儿子,再教出来的孙子,就板板死死,更糟糕了。另有一种是反效果,方正、严厉的教育下,激起了叛逆的心性,那就更麻烦了。这样看下来,我非常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

……父母不许孩子说谎,孩子没有说谎,怎么能责怪他呢?父母要求孩子要这样那样,而自己所做的又与所教的恰恰相反。

像孔子、孟子,常常教别人要守信,而他们自己有时却不守信,这又怎样解释?这就有层次上的差别,程度上的不同……所以教子女正,子女如果不正,就生气责罚他们,子女心理已经不满了。

子女再看看父母所做的,正与他们教自己的相反,于是就更愤愤不平了。因此,父子之间的代沟,相互的不满,早在子女幼儿时期,就已经播下了种子。所以孝道是很难讲的。父母子女之间,如果有了芥蒂、嫌隙,那就太不幸了……

孟子所说的“父子之间不责善”这句话,千万要记住。父子之间不可要求过多。这个“责善”的“责”,就是责备求全的意思,“不责善”也就是不要过分求好。

例如子女升学,参加联考,为父母的就要采取“考得取最好,考不取也没关系”的态度。现代的学生们,为了应付联考,被老师、家长,逼得拼命死背,什么历史、地理,一概死背,“浙江!浙江!福建!福建!”

背是背熟了,联考是考取了,结果到了金门,他还不知道已经到了福建;也不知道马祖是福建省连江县的一个岛屿。

许多眼前的例子,都证明孟子这句话的道理。但也有许多为人父母者,犯了这个‘责善“,过分要求的错误。犯得还很深,这千万要注意。

父子之间责善,就会破坏感情,就会有嫌隙。孝道要建立在真感情上,才会稳固,父子之间能像好朋友般相处的很少;试看生物界,飞禽也好,走兽也好,子女长大了以后,就各走各的。

人为生物之一,本性上也是如此。由此可知,父母对于子女的责任,只是把子女教育成人,使他们能够站得起来,有了自己的前途,父母也就完成教育的责任了。

至于子女以后对父母怎样报答,那是子女自己的事情,也不必存什么希望。再见吧!人生本来就是如此的。

父子之间一责善,问题就大了,这是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万一遇到坏的父母呢?也同样的,子女不可以对父母责善,不可过分要求父母,不可责善。孟子为什么推崇大舜?……

扩而充之,不但父子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是如此,长官部属之间也是如此,都不能责善。

过分的要求,终究会发生问题的。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时读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肯承认孟子是圣人;

而我,在读到《孟子》这一节时,最赞成孟子被称为圣人。孟子如此通达人性心理,而处理方法又如此之适当、清楚,真让人拍案叫好。

许多人把孩子宠坏,也是这个道理,由于过分爱护,反而把孩子的身体弄坏了。

孩子不经锻炼,则失去了应有的抵抗力,假如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一旦国家有事,还能够去报国为民吗?这也可以说是父母对孩子“责善“的错误……

我们要知道,在孟子那个时代,贵族的子弟们非常骄纵,孟子也说:“富岁子弟多赖”。像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民富强康乐,而后代子弟,每易堕落。

所以看到今天社会的繁荣,不禁为之担心。所谓“多难兴邦”,现代青年要多加警惕,不要一代不如一代。

因为谈到父子之间的教育问题,让我们看看曾国藩介绍的有关父亲教子弟的一则笔记,他搜集得非常好,不需要我们再整理了。他并为这一笔记,安了一个题目叫《英雄诫子弟》,内容如下: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敛、退之象……”(内容很长,恕不全部引述,可参考南怀瑾先生著述之《孟子与离娄》---编辑者)

(南老讲《离娄》到最后:)孟子说,匡章为什么被人说不孝?事实上是父母对他的要求太过分了。前面孟子也说了,父子之间不责善,为父母的,对子女要求得太过分,也是不对的。

常看到一些宗教界的朋友,自己信佛教的,儿子不信佛教,就骂儿子要下地域;信基督教的,儿子不信就是魔鬼。这就是责善,过分了。

匡章也因此而避开了父母,逃避了那种过分的责难,所以一看到父母就躲开,免得又引起父母生气,反而不好。孟子说:“择善,朋友之道也”,责善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我也经常说,中国社会讲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前面的四伦,是国家体制、血脉骨肉之间的关系,当然在人伦之列。

但最后加上朋友这一伦,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理由?其实,朋友这一伦,比前面四伦都更重要。人生有许多事情,上不可以对父母讲,下不可以对妻子、兄弟讲,至于君臣之间,更不敢讲了。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或做了坏事,简直没有人可讲可商量的时候,只有在知己朋友之间可谈。所以朋友之道可责善,何以故?

中国朋友之道的定义,在“规过劝善”,也有“通财之义”,所以师生也包括在朋友这一伦之内。古人写信给学生,每称“友生”,包括了师生、朋友的关系。父子之间若责善,骨肉之间的感情就受到伤害了。

所以古人易子而教,自己的子女,请别人想办法教才比较好。

===============================

南怀瑾先生:就个人的理想与希望而言,修一条金华到温州的铁路干道,不过是一件人生中义所当为的事而已。

他真正要做的是为子孙后代修一条大道路,借用宋儒张横渠先生的四句话来说,便是:"为天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便是修一条心路,一条使中华民族通向希望的心路:重整文化断层,推动儿童读经运动。有形的路再难也易修,而修这条心路要比有形的路更要艰巨。

南先生无时无刻不表示出他对民族文化发展命运的深切关怀。

他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就在于由一批历代流传的经典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资产。

南先生把他的希望寄于儿童,寄于未来。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弟子,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在台湾提倡的儿童读经活动与南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从此,南先生以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有识之士,开始在全球华人社会推广儿童读经运动。

经过三、四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仅中国大陆直接参加读经的儿童就有100多万人,受影响的成年人超过600万人,同时得到了各级领导及教育界的大力支持。

南先生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们也从中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希望。

北京新新儿童国学馆,

是一家为4-16岁孩子开办的『中英文经典诵读』学堂,

从小听读背中英文经典,开启高度智慧,建立完整逻辑。

兼设武术课,中医课,劳作课。

欢迎走读和寄宿制小伙伴,一起读书。

相关文章

  • 易子而教的道理

    南怀瑾先生讲到《孟子·离娄章句》: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 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

  • 易子而教

    昨天早晨我照例去帮妹妹照看便利店,小姪女也说陪我一起看店,临近中午的时候,我和她都有些困了,便各自拿了把椅...

  • 易子而教

    学生放假回家 一天鸡飞狗跳 明白一个道理 孩子是亲生的 学校老师一天 管教四五十个 老师需要休息 两家易子而教 可...

  • 易子而教

    老公的姐姐以前是高中的美术老师。去上海后也自己开过一段时间美术培训班,现在没在做了。最近我发现,她家的小女儿是在别...

  • 易子而教

    2019年9月15日健身打卡: 练拳30分钟 昨天阳澄湖返上海和小孩聊天,明显感觉性子沉稳了不少。 现在每周来回的...

  • 易子而教

    今天在学习【孝经】,各位老师对如何教育孩子展开讨论。张老师说了“易子而教”这个概念。 想起一个报道,说老师的家庭孩...

  • 王财贵教授之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七十二

    第七十二问:所以您是很不赞成易子而教这个观点的? 答:不,我是很赞成甚至鼓励易子而教的。因为父母教...

  • 【晚读随感】:排练、训练和磨练

    【晚读随感】:排练、训练和磨练 孟夫子所谓的“易子而教”真的是用心良苦,“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

  • 研学互换孩子之后:“为什么别人能看到我的优点,你却看不到?”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古话“易子而教”。原文出自孟子的学生公孙丑。他说:“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意思是古时...

  • 《读经教育百问千答》53

    53、所以您是很不赞成易子而教这个观点的 不,我是很赞成甚至鼓励易子而教的,因为父母教自己的孩子,他的角色会产生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子而教的道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vd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