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我照例去帮妹妹照看便利店,小姪女也说陪我一起看店,临近中午的时候,我和她都有些困了,便各自拿了把椅子,坐在收银台对面有一答无一答的聊着天。忽然她问了我一句:“大姑,你说让我当姑娘是真的吗?”我笑了笑说:“是真的呀!”她接着问了我一句:“那你认我当姑娘,我大姑夫会同意吗?”不好,小孩子把玩笑话当真了,但此时点破她也不好。我便说:“你那么乖,你大姑夫肯定会同意的。谁不喜欢多个姑娘爱呀!”她羞涩地笑了笑,便不再说话了。
她有个小弟弟,刚满两周岁,正处在天不怕,地不怕,随心所欲探索世界的年龄,有时免不了会做些匪夷所思的事,这时她父母便会责怪她没有带好弟弟,有时小弟不小心磕了,碰了或摔了,她爸妈便会责备她没有照看好,可她毕竟是个孩子。天长日久,她便认为父母不爱她。正巧这段时间我长住娘家,并和她开过让她当姑娘的玩笑,她就真期待我做她的妈妈了。可我真的就能成为她心中的好妈妈吗?
我和女儿之间也有一系列的矛盾。她也认为我这不好,那儿不对。也希望自已换个妈妈。
此时的我忽然想起易子而教的故事,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孟子提倡“易子而教”,并且还亲身实践。孟子是“不教子”的,即将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教育。孟子解释是:“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夫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择善。择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孟子选择“易子而教”的理由:他认为亲自教育儿子在情势上是行不通的,因为教育必定以仁义正道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做得完善,而如果没有成效父亲就会发怒,这样就很容易破坏父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当孩子看到父亲自己有时也不按正道来做,就会觉得委屈,从而伤了父子之间的感情。
易子而教的合理性
血缘关系导致家庭教育缺乏理性,众所周知,由于具有先天的亲情与血缘关系,对孩子,父母尤其祖父母往往容易娇惯溺爱,不能很好地严格要求;孩子也会因为觉得是在家里,在自己最亲近的长辈身边,放任自己。由父母亲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例如,有的家要求孩子做到的,然而自身却不能够首先做到,孩子不服气,甚至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矛盾,有的还会产生较深的隔阂,于是家长就会丧失威信和教育的主动权,就很难有办法再继续去教育孩子,这是家庭教育很难避免的弊端。
能力有限必然为家庭教育缺乏全面性,家庭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式主要取决于父母的意志、兴趣、爱好、思想水平、能力、人生观等,而父母的这些品质是有很大局限性,很难在“德、智、体、美、劳”上进行全面教育、培养孩子。多数父母习惯于老经验老方法,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身心发展的变化。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家长对孩子所遭遇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一筹莫展。
期望较高导致教育失衡,多数的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呢?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强加于孩子;有些家长在比较与对比中对孩子一味要求与责备。结果,恨铁不成钢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子女,缺乏必要的耐心和细心,结果同样毁了孩子。
总之,教育是一门没有教科书的课程,各家的教育方式又完全不同,因此,在成为好父母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