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档综艺挺火,节目里有的人演技受好评,有的人演技遭吊打。关于演技这件事,真的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所以,如果碰到两个演技派同台,那绝对是一种享受。比如今天要说的这部《杀人者的记忆法》。
这是一部从片名开始就很考验阅读理解能力的电影。因为电影的重点不止是杀人者,而是记!忆!法!记住这个词,它将贯穿全片,并且让你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的判断。
下着雪的枯树林中,从远处延伸出一条又黑又长的隧道,薛景求饰演的男主金炳秀就这样留着花白头发、拎着行李登场了。镜头扫到他的双脚,是一双干净的白球鞋,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不自觉抽搐的左眼。一句话,一切都显得不正常。
这表情有毒,每一次看到都感觉自己也会跟着眨眼……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金炳秀是一个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俗称老年痴呆。他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生活,经营着一家宠物医院。每次犯病时,他都会迷路,以至于女儿不止一次地要去警察局把他领回家。
为了帮助炳秀,女儿给了他一个录音笔,让他及时记录下发生的事情,因为“习惯比记忆长久”。这是女儿教给炳秀的记忆方法。
炳秀所在的城市相继发生年轻女子被害案,他担心的女儿的安危,但女儿却不以为然。
对于这个问题,炳秀有种充分的发言权。
大叔这眼神真心能杀人在炳秀的电脑中,有一个名为“记忆”的文件夹,这是他的记忆法。点开“记忆”文件夹,炳秀的回忆也随之打开。
童年的不幸,给了炳秀扭曲的人生。如果说杀死了家暴的父亲还只是一时冲动,那么这之后他的杀人欲望则是一发不可收拾:打老婆孩子的生鱼片店主,为了取出被误吞的钻戒而要杀了小狗的狗主人,把流浪孩子当奴隶使唤的酒精中毒者……在杀死这些人后,炳秀将尸体埋在竹林里,没有人知道他犯下的罪行,他也不会为此感到自责。
在他看来,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施暴者,而他是在替这个社会清理“垃圾”。和很多变态杀手一样,炳秀给自己的犯罪行为赋予了一种使命感和正义感。
当然,炳秀的杀人行动在多年前杀死一个女人后终止。受病症的影响,他已经记不起为什么要杀了那个女人,甚至不记得她是谁,但就是在那次处理完尸体回家的路上,炳秀发生了车祸。
车祸让炳秀的脑部受到创伤,这之后他便收了手。换句话说,不是不想杀人,而是杀不了人。但是,记忆会丧失,杀人的习惯却不会。比如,凭着杀人者的直觉,炳秀可以一眼出同样是杀人犯的人。
某一天,炳秀在回家的路上发生追尾事故。照理说,这种连后备箱都被撞开的情况下,车主一般都会马上下车检查情况、商量理赔。偏偏这个司机,不但不急着下车,下车后连车况也没检查就直接让炳秀离开。更离奇的是,前车后备箱中的行李袋里似乎还透出了血迹。
炳秀用录音笔记录下了车祸当时的情景,给出了这个男人是杀人犯的结论。在化验了擦拭过血迹的手帕后,证明了是人血,炳秀将结果记录在了电脑里。他向警方举报,然而并未被当回事。相反,那个被炳秀认定为杀人犯的男人居然是一名警察,更令炳秀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这个被称为闵警官的男人还成了女儿的男朋友。
故事讲到这里,好像没毛病,说好的悬疑和烧脑呢?别忘了,你所看到的可都是从炳秀的视角来叙述的,而炳秀是一个老年痴呆患者。所以,你还觉得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的吗?
此外,杀人犯的结论记录在了录音笔里,但能证明对方是杀人犯的证据却留在了极易被修改的文档中。先不讨论谁的记忆法更可靠,你是不是已经感到细思极恐了?
而此刻比观众更感到恐慌的是炳秀。闵警官的到来,打乱了炳秀的记忆法。一方面,他对闵警官接近女儿的目的很是怀疑,担心女儿的安全;另一方面,他也害怕随着自己记忆的丧失,可能会做出威胁到女儿生命的事。
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看上去很多事情被揭露,但真相反而越发扑朔迷离。炳秀的记忆多次崩塌,每一次他的眼角抽搐,都意味着剧情的又一次反转。
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有人说它像韩国版《记忆碎片》。像不像且两说,但男主角扮演者薛景求的演技是一定要夸一夸的。从《那家伙的声音》到广受好评的《素媛》,薛大叔的演技有目共睹。
就像宋康昊可以把每个小人物都演得惟妙惟肖一样,薛景求也总能把每个父亲角色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电影里,炳秀为了回忆起车牌号而歇斯底里的样子,简直演技炸裂。
而闵警官的扮演者金南佶,对刚看完《名不虚传》的小伙伴来说,上一刻或许还沉浸在“许氏仁”的爆笑中,这一刻就被闵警官凌冽的眼神惊到。毕竟,谁也不希望一个抱着猫的暖男和杀人犯划上等号。
有这两个“戏精”同台,再加上吴达洙这个金牌绿叶,电影的质量自然是妥妥的。
抛开韩国悬疑犯罪片惯用的自黑模式,很认真在做好烧脑这件事的《杀人者的记忆法》居然带着点《看不见的客人》的感觉。剧情一反再反,到底哪一句才是真话?
作为一部“15禁”韩式悬疑片,导演拍出了画面的美感(比如开场男主回忆中的车祸及雪景),也拍出了被犯罪掩盖的温情。尽管节奏偏慢是诟病,但烧脑不够彻底,反而让人有了更多时间去探究主角的内心世界。
反复出现的鞋子在全片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炳秀之前的行为是不幸的家庭生活导致的,而他现在的行为又是源于对女儿的爱。他杀了父亲,又让自己扮演起好父亲的角色。思维的混乱不仅是生病所致,也是炳秀对自己身份与价值的不断否定与重建。
杀人时,他是一个正义的使者,他对自己的惩恶行为感到满足;面对女儿时,他是一个想要保护女儿的父亲,他为自己是一个杀人犯而有愧于女儿,会对自己的作恶而有负罪感。社会良知与犯罪只是一念之间。
很多人对电影的结局不解甚至遗憾,其实不然,如果你真的理解了导演的意图,那么你会为这样的结局而惊叹!因为“习惯比记忆长久”,这才是全片最真的一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