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原则就是电子设备,能不让孩子玩就尽量不让他玩。电子屏幕后面对应的是一个虚拟环境,这个虚拟环境的刺激是有限的,是被特意设计成吸引人的注意力的,而真实环境能提供给孩子更多更丰富的刺激,特别是和真人的互动中得到的刺激。
人脑最擅长从面对面的人际交互中学习,包括学习怎么识别别人的情绪和意图,怎么恰当地与人交流而不产生冲突,怎么在冲突中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些都不是在电子设备中可以学习过来的。如果不跟真人多交流,就会影响到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这样危害就大了。
但是现在的社会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充斥着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孩子真的能离开吗?答案显然是不能的。
那么我们家长要如何让应对呢?
我给三点建议:第一,限定时间;第二,限定场景;第三,提供替代方案。
1.限定时间,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每次看屏幕的时间不准超过多少分钟。这个时间限制因人而异,原则是越短越好。
我儿子的电子设备使用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除了必要的学习,一般是15分钟。而且,不会经常有机会出现这个一般情况。
⒉限定场景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很多情况下完全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比如说吃饭。我不允许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看手机。还有骑车的时候,也不能使用。我经常看到一些家长骑电动车带着孩子,孩子在使用手机,这样对孩子的视力非常不好。
但是学习上,上网课或者老师要求读书打卡或者是需要在电子设备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允许在书房使用。完成任务后就要收回。
3.为电子设备提供替代品
咱们做家长的,其实要有意识地跟电子设备竞争。我们跟孩子好好玩,带孩子痛快地玩,让快乐充满孩子的内心,那他也不需要到电子该备里去等找满足感了。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参加读书会,让孩子自己带了本他喜欢的书,结果没有结束孩子书读完了感到无聊。这个时候,我引导孩子到屋子外边捡了很多树叶回来,又给了他几张白纸和铅笔,利用这些树叶玩起了创意。
总结就是,电子设备也不是洪水猛兽,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但要引导、限制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