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或事反应过激,缘自于我们面对人和事时产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将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和行为。
前两天还在反省最近跟某人似乎经常吵架,并且在他跟我说每次吵架之后进行沟通时,我都责怪是他的原因让我忍不住生气、发脾气。
回想每次吵架的情景,我内心其实是知道自己当时是有些反应过激的,而过后沟通时,我责怪是他的原因让我忍不住跟他吵时,我也能隐约觉察到自己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真的认为都是他的错,而是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这么说借此逃避自己的责任。
每次都是很小的事最终却吵起来,看似是他挑起的话题让我不满,所以我生气,实际上认真回想,真正让我生气的,根本就不是当时吵架时他所说的事情本身,而是我在面对他所说的事情时的思维方式。
按“情绪A(诱发性事件)B(思维方式-不合理信念)C(感受和行为)理论”来解释,我认为我生气的结果C,是因为他说的事A所引起的,实际上却是我的思维方式让我产生了不合理的信念B,才最终造成了我生气的结果C。
因此,想要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要先了解哪些思维方式会让给自己产生不合理的信念,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进行识别和纠正。
而导致我们产生过激反应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灾难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会把什么事情都恐怖化,过度地往不好的方面思考,最后自己把自己吓坏,甚至让情绪陷入崩溃。
比如我们某次吵架的起因是因为他那天聚会时喝多了酒,回来的路上开始是我念了几句让他以后少喝点,而他则辩解他没喝多,瞬间我就冒火了,情绪激动地大发脾气。
我当时觉得是我发火是因为他喝多了酒,认真觉察才明白,是我的灾难性思维方式,让我将他喝酒的事情恐怖化了,害怕他喝多了酒身体会出问题,以后得什么重大的疾病,所以在他不认为自己喝多了不想改变时,我便反应过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二是绝对论者思维方式,比如总是陷入到“我应该……”的认知中,把事情应该化,而自己则被“应该”两个字操控。
比如很多听话的孩子最后出现心理问题,就是一直在对自己说“我应该要听话……”“应该要努力学习……”等,屏蔽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最后在自己做不到那么多的“应该”时,崩溃掉;或是做到了“应该”时,成为一个完全没有了自己的人,被他人他事控制。
三是合理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就是给不好的情绪和行为找理由,使其合理化,比如明明不能接受的人或事,为了能让自己接受,便找出很多的理由出来,说服自己或者说是欺骗自己接受,其实就是一种对问题的逃避,对于想要真正解决问题是毫无益处的。
了解了有哪些思维方式会影响自己对于情绪和行为的自控能力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遇到“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情境时进行自我觉察,找到其中非理性的不合理信念,去正视它们,然后对其进行理性化处理,并采取对抗的行动,避免自己成为不合理信念的提线木偶,以至于无法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