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9-27 东东枪 创意文案的学习笔记 9

2020-09-27 东东枪 创意文案的学习笔记 9

作者: ab4c437653b8 | 来源:发表于2020-09-27 16:43 被阅读0次

    09 细分洞察:为什么会“叫好不叫座”?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向广告学习。这一讲,咱们接着谈“洞察”。

    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2014 年有一个很厉害的广告宣传活动风靡互联网, 叫“冰桶挑战”。最初是给渐冻症患者筹集捐款发起的,规则是:先邀请一些人参加这个活动,那些人可以选择在 24 小时之内接受挑战,把一桶冰水浇

    到自己身上,并且上传视频;或者,也可以不接受挑战,直接捐 100 美元善款给渐冻症患者,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在社交网络上继续点名其他人接受挑战。

    听起来非常简单,是不是?

    但你知道这活动的效果吗?冰桶挑战在全球一共募集了捐款 2.2 亿美元, Facebook 上有 2400 万条相关视频在传播,参与挑战的人,包括比尔·盖茨、 Taylor Swift 等等大批文化娱乐名人。

    在我心里,冰桶挑战也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广告活动之一。

    可是,你知道吗?我后来看到一些文章,曾经有人对冰桶挑战提出批评,比如说,他们认为很多人都只是围观看热闹,或者浇冰水出丑吸引关注,并没

    有因此更加理解、关爱渐冻症患者,也没有捐款——这样的关注和参与有什

    么意义?岂不是违背了这个活动的初衷吗?

    你的眼里只有他?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觉得这种意见挺好反驳——如果没有这么多人帮忙吸引注意,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来围观,哪有那么多企业家、明星、名人来参

    与、来捐款呢?

    但我也理解,一定有人有类似的疑问,如果广告引来的只有围观和参与,而没有转化成消费,那这有什么意义?如果广告被 1000 万人看到了,但其中

    只有 100 万人是目标消费者,那花在另外 900 万人身上的那部分广告费, 不就浪费了吗?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那我得提醒你一下,咱们前几讲专门谈过“目标人群” 这个概念,当时咱们就说过,目标人群未必只是目标消费者。

    今天,如果咱们说得更加直接一点,我会说,请记住:广告不一定是拍给目标消费者看的。

    你的眼里,不能只有目标消费者。

    什么意思呢?咱们还以冰桶挑战为例,我们可以把相关的人群角色大致分为三种:

    · 第一种是围观者。他们感兴趣,所以会看、会关注,也许还会跟人讨论,

    但是他们不参与,也不捐钱;

    ·  第二种是参与者,比如被点名接受挑战的那些人,以及主动转发、点赞、扩散消息的普通人;

    · 第三种,才是直接被这些传播影响,为渐冻症患者捐钱的人。

    冰桶挑战之所以这么成功,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它非常聪明地同时照顾到了这几种人群的心理,给所有人埋下了足够的参与动机。

    咱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对于观看者来说,看名人自己浇冰水,不管他们是滑稽出丑,还是非常勇敢、非常帅气,都很值得好奇。他们会因此关注、谈论这件事,而他们的关注和

    谈论,都会为这件事增加“热度”;

    对于参与到挑战当中的各位名人来说,他们参与这样一个挑战,是一件必然

    能引来巨大关注的事。“被关注”对他们来说,可太重要了。尤其是比尔·盖茨等人都参与了挑战,更让“被点名”成了一个有荣誉感的事情。

    而每个人参与之后所获得的“权力”,也就是,你能点名下一个人参加,更是一个晒出社交圈、秀出社交实力的动作。

    对那些用点赞、评论、转发来参与互动的用户来说,这个事情是公益啊,那他们的期待、鼓动,甚至嘲讽,都显得格外有正义感。如果真有哪个名人在

    他们的鼓动下捐了钱,他们也会收获“有我一份功劳”的成就感。

    而对于那些真正为渐冻症患者捐钱的人来说,因为这件事情有很多人围观, 他们的捐款也会收到比平时更多的赞扬、夸奖,这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强大的捐款动力。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冰桶挑战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一个广告活动,不

    应该只考虑所谓“目标消费者”,你的眼里不能只有他。你要知道,围观者、参与者,都自有其价值。

    洞察之外,还有洞察

    咱们谈谈背后的道理,为什么会这样?

    我觉得呀,根本的原因是,广告内容的观看者、品牌或产品的消费者、媒介平台,或者整个传播链条里的各种参与者,这已经是不同的三种人了。

    你看啊,观看者与消费者未必是同一群人,比如说,看到广告的人未必是直接去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那个人,女性用品广告也会被男性用户看到,豪车的广告也会被月薪几千的人看到;同时呢,消费者与参与者也未必是同一

    群人,一款奢侈品发布一个“转发抽奖”的微博,转发的人当中,能买得起这

    奢侈品的人,占比可能只有千分之几。

    但是,观看者和参与者都不能忽视。观看者有可能转化为消费者,参与者有可能帮助你的广告内容触达更多消费者,二者还都有可能帮助影响你的消费者。

    还请注意,也有一种情况是:消费者本身,也可能同时既是“观看者”,也是

    “参与者”。虽然他是消费者,但你也不能只拿他当“消费者”了。

    针对三种不同的身份,就有三种不同的洞察,我先把这三种洞察的定义讲一下,听着可能稍微有些抽象,但别急,后边我会给你详细解释。

    第一种叫社会人群洞察,指广泛大众或某一个社会群体的认知或行为共性。你好好利用这个社会人群洞察 ,可以吸引来更广泛的关注;

    第二种叫参与人群洞察,是与受众的行为和传播媒介有关的认知或行为共性, 好的参与人群洞察可以带来更积极的互动;

    第三种叫消费人群洞察,它指的是一些与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有关的认知或行为共性,它的作用是可以触动消费者的认知,实现更有效的消费转化。 咱们举几个例子,你就更加清楚了。

    一些广告看起来“离题万里”,比如卖一个电饭锅,非从年轻人被父母逼婚开

    始讲——这种,八成就是利用了我们所说的社会人群洞察。为什么?因为关

    心逼婚这个话题的人,比关心电饭锅的人多。它得先用逼婚把你吸引过来, 再谈电饭锅。

    类似的,银行跟大家谈梦想、啤酒跟你谈友情、卖房子的跟你谈爱情,很多

    时候就是因为梦想、友情、爱情这种话题里,藏着能触动广泛大众的“社会人群洞察”。

    哪怕你暂时用不到银行、不喜欢喝啤酒、不买房子,你也有可能被梦想、友情、爱情这种话题而触动、而吸引。

    利用社会人群洞察来引发关注,你会因为对这个话题的关心而关注、观看这个内容,而藏在这个内容里的产品信息,就也被你接受了。

    如果侧重在消费人群洞察上 ,那就会做出非常“单刀直入”的广告,有一些广

    告,是一上来就用一个问题把一些人“锁定”住的。

    比如一种儿童药品广告,一上来就问“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或者某个医院广告一上来就喊一句,“青年人最大的苦恼不是没钱,是脱发!”,这都是直接锁定某个非常具体的消费者或用户群体的。

    这样做广告,好处就是能直接切中主题,锁定人群。而如果你接下来提供的信息恰好是对他们有价值的,他们就被说服了。

    而参与人群洞察,刚才咱们说了,往往指的是人群与媒介之间的行为或认知。

    利用参与人群洞察的广告有很多,比如微博上的转发抽奖型广告——转发这条消息、@你的几位好友,就有机会获得什么什么奖品,这种最常见的互动, 其实就是抓住了一个微博用户的行为共性——“万一中了呢”的侥幸心态,人人都有,尤其在微博上,转发一下的成本几乎为零,所以只要奖品吸引人,

    这种广告的效果都还可以。

    “叫好”与“叫座”

    区分清楚社会人群洞察、消费人群洞察、参与人群洞察这三种洞察,有助于我们理解很多常见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有很多广告,外界一片好评,但实

    际上却被认为是花了冤枉钱,“叫好”不“叫座”?

    或者具体地说,你在网上给自己的网店投放了一个广告,你的文案很有趣, 人人都看得哈哈大笑,转发评论也很多,来下单的却没几个,这是为什么? 很多时候,叫好不叫座,就是因为没有认清这三种洞察的区别。

    有很多广告文案,沉迷于金句,但是金句和广告后面的商业目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假如有一个产品叫宇宙牌电饭锅,他们给自己做了个广告,文案是“只

    有你的光芒,能战胜时间的锋芒”——这广告一推出,就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这句“你的光芒,战胜时间的锋芒”鼓舞了好几亿人,但是这几亿人都不明白, 这话跟你宇宙牌电饭锅有什么关系。

    那这个广告可能就不会太“叫座”,因为你只撬动了社会人群洞察,而没有利用好消费人群洞察。

    要是反过来讲呢?“叫座”的广告就一定“叫好”吗?也未必。

    比如说我们经常在电梯里看到一些非常让人烦躁、不愉悦的广告,那些广告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打扰,是吧?因为没有带给我们什么价值或者美感。但是,如果有个人,正好在为去哪拍婚纱照,或者买二手车缺钱而发愁。那些广告可能就是雪中送炭,因为完全说中了他内心的焦虑,给他提供了解决方法。

    不过,请你不要误会,我们不是说只有“叫座”才有意义,“叫好”没有意义。之前咱们刚讲过品牌的价值,“叫好”当然有意义。

    我只是要提醒你,今天所说的这三种洞察,请千万不要混淆。

    不管是做广告还是做别的,当你需要“叫座”的时候,别光考虑“叫好”;不管做什么事情,“只顾看客,不看顾客”,都是危险的,那是彻底的舍本逐末。

    总结

    好了,今天咱们先分清了几种不同角色的人群:观看者、消费者、参与者,

    又说清了三种相对应的洞察。“洞察”这个话题,我们先聊到这,下一次,我们不再聊它了,因为——我们要开始使用它了。

    思考题:最近这些年,广告的投放变得越来越“精准”,比方说,男性产品的广告只投给男性,奢侈品的广告只播给有钱人看——你怎么看这种“精准投放”?这种对“精准”的追求,跟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矛盾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9-27 东东枪 创意文案的学习笔记 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jl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