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写作读书写作方法
写作缺素材?一个笔记本都搞定

写作缺素材?一个笔记本都搞定

作者: 夏小秋的后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5:58 被阅读59次

自从我开始写作以来,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写出来的东西空洞不生动,其实就是说理太多,案例不够。

几乎所有的写作教程里教的让文章吸引人的方法都是讲故事,故事思维最能吸引人。可是,身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的生活都单调重复,没有周游世界,写不出“全世界最美的十个地方,不去后悔一辈子”,也没有曲折的人生经历,写不出“只有痛彻心扉才能大彻大悟”这样的吸引眼球的文章。

而且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在各个写作群里大家都有这个苦恼,写作课里老师也强调多积累素材。可是,怎么积累呢?每次一写文章,抓耳挠腮的想不出案例。没有那么多贴合主题的素材,只能通篇讲道理。

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叫《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书,看到书名,就已经动心了,毕竟现在信息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被淹没在潮水一般涌过来的信息里,要应付这些信息本身已经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了,如果能有办法把这些纷乱的信心归纳整理那实在太好了。另外吸引我的是它的作者奥野宣之,大名鼎鼎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单纯的介绍整理信息的书,然而一看序章里写到,这本书里不仅有所谓的“信息整合”,另外还深入讲解如何通过笔记本进行“生产知识”,还提到写作缺乏素材的问题,真是对症下药的良方啊!

迫不及待的一口气把书读完,感觉收获良多。书中介绍了作者奥野宣之本人坚持使用了十多年的方法,这个方法帮助他在工作上特别是要生产知识,需要素材时,都能随时找到,更能启发创意。另外还详细介绍了具体的笔记使用方法,包括笔记本的大小、符号的使用、笔的使用……,十几年的使用经验倾囊相授。

奥野宣之的笔记使用方法的核心精神就是,简单就好!简单到什么地步呢?不需要把笔记本分类,统统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不需要各种颜色的笔,标记的内容只需按符号区分。因为简单的东西最容易坚持下来,试想,如果你准备好几个本子,工作一本,读书一本,旅行一本,心情记录一本,突发灵感一本等等,然后再准备一把各种颜色的笔来分别标记不同内容。首先没办法做到把这些工具都随身携带在身上,另外当你突然有个需要记录的内容,得先考虑写在哪个本子上、用什么笔,如果每次记录都要如此考虑一番,恐怕热情很快就消耗殆尽了。

奥野宣之的笔记使用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要遵从“一元化”原则!

何谓“一元化”?即不分类别,尽情记录

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开会时带着,和朋友喝咖啡时带着,孩子上辅导班在外面等时带着,看书时也摆在一边,看到街边有趣的标语记下来,读到一句触动你的句子记下来,突然冒出一个感悟或创意也记下来,不止可以用笔记录,如果是好看的卡片,广告纸上有一个喜欢的图案,一张购物小票,都可以剪贴粘在笔记本上。就这样漫无目的的丰富你的笔记本。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而且因为简便,很容易坚持做下来。

也许你会有疑问了,传统认知里,信息要分类、贴标签才能更高效的被找到啊,一元法为何反其道而行之?这样的随意堆砌,在需要时如何能快速准确的找到想要的呢?

来看看奥野宣之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一元化是一种绝不会有漏洞的方法,原因是,它从一开始就浑身漏洞。”

分类整理信息的方法有时能让你很快找到目标,不过,很多人都表示:起初很好用,但时间长了,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调整。这就陷入了“把手段当目标”的怪圈。为了分类而分类,舍本逐末了。

奥野宣之把“一元化”比作一个大玩具箱,把玩具统统丢进去,需要的时候绝不会找不到。

把你认为有趣的、酷炫的、美丽的、可爱的、想要的、想尝试的、能让工作生活更方便的事物、想去的地点等等在浩瀚广博的信息中让你眼前一亮的东西都记录在一本笔记本里,都构成了创意的沃土。

胡适在《中国书的收集法》一文提出了一种方法叫“杂货店的收书法”。他认为,从前收集中国书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古董家的收集法,一是理学家的收集法。古董家的收集法是专收有收藏价值的古本孤本,理学家的收集法是完全用理学家的眼光来收书,在理学家眼中不合时宜的书或者不合时宜的人写的书都是不收的。这两种收书方法,在胡适眼中看来都不免存在疏漏,唯有杂货店一般,各种书不分类别,不管什么三字经,千字文,医书,八股文,算命书,嫁女儿的礼单,唱本,画册等等,一应都收了来,“材料不在乎好坏,只要肯收集,总有用处的。”

这与《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介绍的记录信息的方法是一致的。不论什么信息,会议纪要、企划案、剪报、读后感、与朋友见面的咖啡厅的广告、旅行图片等等,也许是你当时觉得根本不会派上用场的东西,只管记录下来,事后再翻看的时候,也许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亮点。

即使是这样毫无分类,当你要找某种信息的时候也不会很费劲。因为还有另外两个方法配合使用:时序化和索引化。

时序化简言之就是按时间顺序使用笔记本,记录信息时写下当时的时间。

索引化也不是多复杂的操作,因为本身信息都是自己手写下来的,记忆就比较深刻,又有了时间做参考,很容易记起大致的时间段,同时,纸质的笔记本随意翻看也很方便。奥野宣之本人的经验是把笔记本编号,把每本笔记里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建立索引条目记录在电子表格里。

说了这么多“一元化”笔记的好处,那么这样做对于写作者丰富素材有什么帮助呢?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是作者奥野宣之“亲测有效”的。

写作的人通常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自己会有些有趣的念头,或者看到一句有触动的话,但又构不成写一篇完整文章的篇幅。这种情况,作者奥野宣之是这样做的:信息的使用需要举一反三和积累,把这些信息都记录下来后,就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当有一个主题需要展开陈述时,脑海里就记起以前记录过一个贴合主题的案例。

文案大咖魔云兽分享他的写作经验,说到“开头的重要性”这一主题时,用了一个苹果手机的案例。他说:“比如苹果系统,由于它对屏幕反应的优先级最高,最能让你产生感受的部分优化最好,所以你感觉它比安卓更加流畅……”。“开头”和“屏幕反应”的共同点就是在短时间内给人的第一印象,这样类比的使用素材真是让人叫绝,需要说明“开头的重要性”的素材,联想到苹果手机对屏幕反应的优化。这就好比用一个笔记本,把苹果手机这个新颖的素材记录下来,工作或创意需要的时候,举一反三的提取使用。

在智能手机和各种电子产品发展迅速的今天,还有必用一本最原始的记录工具——笔记本来记录信息吗?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前几页的彩页上,展示了奥野宣之记录使用过的笔记本们,作者自己也在书中提到了,当看到记事本满满当当的笔记本摆在书架上的时候,会由衷的发出感慨:“原来过去的几年里,我经历了这么多事啊!”

我的微信收藏夹里塞满了各种文章,都是当时看到觉得不错,收藏起来准备以后再仔细看的。可事实是,这些文章基本上都长眠在了我的手机里,再也没有机会向我再次展示它们曾经打动我的地方,我也丝毫记不起都看过些什么内容,每天仍被海量的微信推送裹挟着。

我也有一个笔记本,由于记录的东西不多,所以已经用了快三年了。上面有名人名言,有我学习英语的记录,有偶尔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有意思的一段话,当然最多的还是我的一些想法。有时会翻看以前记录的内容,人也好像坐了时光机又回到了从前,体会到当时的心情,脑海里出现了当时见的人,发生的事情。

在笔记本上书写,感受纸张与笔尖的摩擦,静下心慢慢的梳理每天纷繁的信息,记录自己的感受与日常的细节,记录下来经过自己思考的有温度的内容,在现在这么容易让人焦虑的生存环境里,这是一件多么治愈心灵的事啊!

一本满满记录着各种各样信息的笔记,就是素材的仓库,创意的孵化器。拥有自己制作的素材库,使用自己经历过、思考过的素材,更容易打动别人。当然,也许并不是记录下来的每一条信息都有价值,不过,要想输出“一”,就得做足“十”的准备,不是吗?

最后分享一段很棒的话:

“如果没有生活日志,你也许只会记得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甚至会记忆模糊;但如果用生活日志的话,你可以亲眼看到自己曾经的努力和辛苦,即便没有任何结果,曾经的努力也会成为自己内心的支柱。——奥野宣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缺素材?一个笔记本都搞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lj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