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2016.03.22)醒来之后,打开微信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个哈佛的学霸在寒假里的故事:寒假前这位学霸为他的寒假生活,制定很严格的计划,包括每天壁球训练、图书阅读等等。可是寒假结束之后,对照计划他几乎什么都没有干,除了第一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这样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主人公可是在哈佛上学的学霸,他这样的人还是被人类的惰性给打败了。作为哈佛的佼佼者,他应该是改变世界的候选人,连这样的人都要被人类的天性给打败?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感到很沮丧,人类的力量可真是渺小啊!
人类没有办法执行自己的计划吗?如果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人生,自己制定的计划到底有多少是被执行了呢?假设这些计划都被执行了,自己还是现在这个境地吗?很多人都会站起来说,当然不会!可是为什么你失败了呢?自制力不足,很多人会想到这样一个答案。这是一个很政治正确的答案。可是从哈佛学霸身上我们看到的已经让我们对自制力感到失望了。
什么是自制力?简单的说就是个人自我控制的能力,它是人类理性自由的象征。 人类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向自然界宣告我是自由的个体,所有的决定都要经受人类高贵理性的审视,才能被赋予行动。人类进食的原因应该是为了获取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而不是饿了或者是馋了。可是这样的场景并不常出现,除了在某些哲学家的著作里才出项。在人类理性被发现之前,人类存活了数十万年,他们靠的并不是理性,而是本能。
人类行动并不是仅仅靠的是理性,很大一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是非理性的。现代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行为大部分不是靠大脑的新皮层的判断,而是靠的是最初的大脑。就像是浮在海上冰山一样,人类看到的只是它的七分之一而已。那些本能、条件放射和“惰性”(我们认为的惰性是以今天的角度来看的,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它应该是个褒义词)是怎么产生的呢?人类在进化的数十万年中,环境对人类进行了全方位的雕刻和塑造。这些历史的场景被深深的镌刻在人类的大脑的深处,被称为集体无意识,从来没有见过蛇的小伙伴第一次见到这种动物也会感到恐怖。历时数十万年的积累,人类行为的底色就固定了。
哪些历史场景在塑造人类的时候,花费了几十万年或者是上百万年,它被固化了。一个生活在二万年前的人类和生活在一万年前的人类,他们所面对的场景有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再现代社会,场景和环境变化的太快了,它们没有时间来改变人类行为的底色。人类的行为的调整不能靠生物钟了,而只能靠闹钟。被闹钟叫醒的现代化人类,他却拥有一个石器时代的大脑。
人类什么时候需要自制力了?石器时代人类需要提前起床,穿过拥挤的交通流,赶在9点之前上班吗?到了人类组织起较为复杂的社会的时候,人类摆脱蒙昧的时候,自制力产生了 。当事情发生了变化,而我们的策略还没有变的时候,自制力产生了。当环境变化的越快,人类就越不可能通过改造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而自制力对抗的是冰山下的七分之六,这是为什么自制力经常失败的原因。自制力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词,但是它的存在就是在证明它的无效。哈佛的学霸制定的寒假计划是他的大脑新皮层通过思考得出的理性的方案,如果它被落实了,会给这位同学带来很大的裨益。他应该怎么做,可是他的身体说:不!因为他的身体来自石器时代,他的身体告诉他,我们应该节约能量,尽量多的获取能量。所以在没有了强制性的外部条件之后(寒假的意思就是放假,不用按时的出现在课堂上,意味着你可以睡多晚都没有关系),他的计划被搁置了。
和本能对抗你永远都不能说胜利了,因为它永远存在,你就像是勇挑滑车的张宪一样。刚开始你精力充沛,信心十足,但是滑车慢慢的消耗你的体力和精力,最后会把你击垮。这种事情每年在你身上重复好几次,最后你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只好放弃。网上有个段子说,戒烟有什么难的?我每年都要戒好几次。
自制力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每天都要和一个强大的永远不知疲惫的敌人进行搏斗,而你不能失败一次。处在拥有自制力的状态下的人,永远是一种对抗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一旦能量耗尽就会失败。可是一个现代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不能让石器时代的身体主导自己的行为,因为毕竟这是21世纪。
对抗“惰性”的武器库里难道只有自制力?我的爷爷习惯于早上5点起床,他一点也不认为早起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对他来说这就像呼吸一样平常,这是他的习惯,他不会再早起这件事情上浪费他的自制力。
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对抗“惰性”的良好的武器,这不会让人陷入到一种很紧张的对抗状态。在不需要消耗心理能量的时候,你就完成了以前无法完成的任务。当你培养出好的习惯之后,你就像是一台24小时不当机的计算机,在不停的计算而你又不需要浪费太多的能量。
比习惯更厉害的力量就是心流。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flow)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你有没有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感到很愉悦,你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自制力来保证自己的注意力。这种状态比习惯的力量更加的有力,习惯是没有情绪的,而心流则在行动中补充了自己的心理能量。
对抗“惰性”你不要再在自制力的不归路上寻找了,你应该培养好良好的习惯,并且尽量跳跃到心流的境界里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