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日子

作者: 思寻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14:44 被阅读0次
文/尧丹

还是像往常一样,太阳直透过窗户晒进屋子里来的时候,他才颤巍巍地起来。他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早些年的时候,他还能蹬着三轮,在上面扎个棚,拉着几个小孙女儿满大街地转,胃口好的时候,一顿饭还能吃两个煎饼。可是现在不行了,牙齿掉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颗稀稀疏疏的黄牙还挂在毫无血色的牙床上,仿佛唯一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牙床看上去没那么孤单。腿脚也没之前利索了,多走两步要弯下腰来用手撑着膝盖喘好久才能缓过来,活动的范围也就局限在门前一条街。但是唯一没变的,是他那张老木桌上的收音机,二十多年了,每次搬家,他都要带着它。他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听广播、听评书,单田芳的《水浒传》他来来回回听了无数遍,每个情节的都记得清清楚楚,可是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听,自得其乐。在电子产品盛行的如今,不合时宜的旧评书,不合时宜的收音机,不合时宜的他,仿佛旧社会里遗留的老古董,在人迹罕至的墙角,重叠着旧日的时光,默默地生着青苔。

01

外间传来了嬉闹声——临近年关,孙辈们也都放假了,这房子比往常有了些生气。他挪动着脚步,扶着门框慢慢地探出头来。忙着收拾东西的媳妇儿回头看了一眼他,说:“爷,我们一会要去赶年集,你有啥要带的吗?”

“买点糖吧,”他想了一下,似乎除此之外也没什么特别要带的了……“过年分给小子们吃……”去年买的衣服还在箱子里没怎么穿,今年将就一下就过去了……

“啥样儿的?”

“去年买啥样的今年还买啥样就行。”他转过身,准备回屋。

小孙女儿却突然扑过来说,“爷爷,你还买去年的硬糖啊?硬糖一点都不好吃,去年西边王奶奶分的巧克力可好吃了,你这次也分巧克力好不好?”

“你懂什么!硬糖好,硬糖好,你爹小时候还吃不起硬糖咧!”老头子固执地摇着头,似乎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小屁孩儿的挑战。

小孙女拗不过他,终究还是气鼓鼓地走开了。

今天真是奇怪,似乎收音机也在和他作对,所有的频道都调了一遍却没几个有信号的,好不容易有几个声音稍微清晰一点却还在放奇怪的音乐,吵吵闹闹地老头子心脏可受不来。

“这2015年也接近尾声了,跟其他年份不一样的是,今年可还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他突然停下了拨动转盘的手指,关于历史的东西总是能第一时间吸引他。

70多年了啊,他心里不禁感慨起来。也是,过了年他都八十七岁了,算得上是村里最年长的人了。这时间可真是经不起琢磨,一琢磨起来这过去的近九十年倒像一场梦一样。

他对日军的印象要早于全面抗战,那时他还只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记忆中日军并没有报道中的那么残暴,相反的是,他记得那时村里的人都穷得很,日军一进村给大家伙儿分糖吃,说只要配合建立一个“满洲帝国”就可以天天吃糖。那时哪儿见过什么糖,能分到兜里几粒糖果对小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喜事了,也就因此对日军许诺的“满洲帝国”充满了向往。后来他把这段往事讲给孙辈们听,他们却大不以为然,反而质疑他怎么能被几颗糖果就收买了呢。虽然现在回想起来这的确是日军蛊惑人心的小手段,但是如今你们这群吃喝无忧的小子又怎么能懂那时一颗糖果的分量呢!

“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37年的那次大屠杀他是印象深刻的,也是那一年,刚满18周岁的他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国民党士兵,跟随着国民党军队南下,然后那年南京失守,他们撤退之后,第二天就听到了南京被屠城的消息,直到那时他才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才知道了日本侵略者的可恨……离家近一年,那是他第一次想家,想要回到母亲的身边,当初凭着一股热血参军对前路的向往在那一刻消失殆尽。

他想回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最后只能寄托于抗战早日胜利。但是他没想到的是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之后,蒋介石却一点消停的意思都没有,第二年国共关系破裂,曾经同仇敌忾的战友一夕之间成为了敌人,他再也受不了了,早就厌倦了战争,现如今更不想将枪口指向自己的同胞。于是在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山东集结,决定集中力量向鲁中地区进发的时候,他和邻村的小李趁着夜色仓皇地逃回了老家。起初还会担心被发现,但是没想到的是孟良崮一战之后,国军节节败退,逃兵众多,上层无从追究,他也就趁此逃过了一劫。

“哦~我说咱爷咋当过兵却没有国家补助金呢?”每当媳妇儿们凑在一起说起这段在她们看来并不光彩的“当逃兵”往事的时候,言语中总带着些抱怨的意味,仿佛在怪他没能坚持下那一两年来。但是对当时的他来说,根本不是能不能坚持一年两年的问题,那时的每分每秒可都是煎熬啊。

02

他正沉浸在往事中,老二推门进来了,拎了一袋子梨放到了老木桌上。他有哮喘,晚上睡前要吃点梨才好,儿子们都知道他这个习惯,回回来看他都会拎袋梨过来。

“年前姐姐们来看了没?”

“还没……估计还得过两天。”

“嗯,大家伙儿年关都忙。”老二在屋里转了两圈,觉得没什么话可说的,便出去了。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关掉了收音机。坐在床边闭着眼睛假寐起来。他这一生有八个孩子,三儿五女,除了小闺女嫁得比较远见得少外,其余的孩子都还在身边上。老伴死得早,自己孤身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里就在三个儿子家轮流过活着,每年三月开春,也就是他生日前后,他就得搬一次家,从上个儿子搬到下个儿子家去。也许是他活得太长了些吧,孩子的孩子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抱到重孙儿。但是也有个坏处,每个子女的家里都太忙了,闺女们忙得连年前回娘家的习俗都快给忘了。仿佛全世界就只有他这个糟老头子最是个清闲人了。

清闲到无聊的时候,他偶尔会想起他过世的老婆子,那是一个脾气坏到爆的丑女人。那时的他虽然家庭条件不好,可自身条件说不上风华绝代也称得上是一表人才,又上过几年的战场,练了一副好身体,下地干活绝对地好手。以他当时的条件找一个既贤惠漂又亮女人是不成问题的——与他来相亲的婆子带来的姑娘也的确是个漂亮的女人,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他拜完堂成完亲要洞房之际掀开盖头才发现彻底换了个人!那真是他一生中最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在别人津津乐道之际,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却并没有别人调侃得那么轻松愉快。

他和她总是争吵,一个抑郁失意,一个尖酸刻薄,日子又过得穷困潦倒,吵架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唯一带点温情的回忆还是在她脑溢血失去行动能力之后,挣扎要强了大半辈子的她像是一下子泄了气,软塌塌地卧在床上,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丧失掉了。生活在一起几十年,他从没见过她如此颓唐的样子,那个仿佛打了鸡血永远和他斗来斗去的女人,那个一口气给他生了八个孩子的女人,任谁也想不到到晚年竟连吃喝拉撒都要依靠别人。他开始照顾她,学会了温声细语地跟她讲话,两个人也会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拉拉家常。

93年的时候,他感觉她已经差不多到时候了,每天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但她还怪念着老二的婚事,那时家里穷的紧,老二年纪不小了却没哪家姑娘愿意上门来。他记得有一天夜里,睡意朦胧中被她唤醒,她费力地昂着头努着下巴指向床头的木箱子,她对他说,“你把我的嫁妆拿出来,看看有值钱的拿去换点钱,老二成不了家,我是走不成的……”

后来终于有姑娘同意嫁给老二了,结婚之前来家里看过几次。姑娘长得圆润壮实,是个能生养的,她也就放了心,还没等到老二的喜宴,她就撒手去了。

03

现在年味的确变淡了,也难怪小孩子们不喜欢了。以前憧憬多,规矩也多,现在除夕夜的规矩也不见得有几个记得那么清楚了,门蹄子(门槛)被踩来踩去磨平了也不会有人在意了。不过一年到头,他还是像个小子一样最期待过年了,因为只有这个时候,自己才会在短时间内成为人们念叨的中心,就像那些不存在的神灵,就像那些埋在土里的魂魄,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被人们记起来好好地挂念一番。

“开饭啦开饭啦!”

几个媳妇儿前前后后在厨房忙个大半个下午,一大家口子就只等着这句“开饭啦”。

至少在除夕夜,忙忙碌碌的儿女们才会围在他的身边,也只有此时,他才能真正体会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真是最好的日子了。

“妈,我不吃这个了。”小孙女挑食的毛病又犯了,做不到合口的就索性不吃。那边老大媳妇儿开始打趣儿了,“现在的小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那会儿过年哪吃得上饺子啊!”

“是啊,我记得那会儿,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用家里剩的半勺米煮一大锅粥,说是粥,那跟清水汤没什么差别,一家子十口人才能喂得饱呢。”看来老大是决心给孙辈们上一堂忆苦思甜的课了。

“我记得那会儿你们小姑可是拼了命得喝呢,坐着喝不下了,站起来直灌进喉咙眼儿里,最后撑到实在喝不下了才罢手......”他故意顿了一下。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怎么啦?”

“然后她一坐下,汤直接从嘴里喷出来啦!”

一屋子的人哄堂大笑,他双手撑在大腿上,也跟着呼哧呼哧地笑,那时候养活八个孩子可不容易。

“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啊,你们老爸当时还饿得逮过老鼠吃呢。”

“啊?真的吗?”

“多不卫生啊......”

现在的日子可真是好啊,吃穿不愁。他想起三年大饥荒的时候,那真是最难熬的日子,八个孩子,八张嘴,张张都要吃饭。那时街上一片萧条,人都饿得红了眼,树皮草根都扒光了,只要能吃的一切都不放过。村里每天都在死人,死了人活着的人也顾上难过,把尸体往天井里一扔,根本没功夫也没力气办葬礼。

他记得那时他把小妮儿放背篓里,说出去找点吃的。老婆子坐在屋里的炕上一句话也没说,屋里暗他看不清她的表情也不敢多看她。三小子听到了扒着腿求也带他去,他一脚踢开老三,怒气气冲冲地说,“在家老实呆着!”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背着她走了好久,她在背篓里饿得奄奄一息,不时问他:“爹,咱啥时候到啊?”

他每次都回答:“到了到了,就快到了。”

可他还是不停地走,走了好久,直到走到一个荒凉的山头上,他把她放下来,说:“妮儿,你在这儿等爹,爹去给你挖菜吃,啊。”

小妮儿头发软塌塌地搭在额前,脸色蜡黄,整个人缩在背篓里,瘦得像一把干柴。她有气无力地点点头,“你要快点呀爹,我饿......”

“哎!”

他努力地应了一声,头也不回地转过身就走。

大概走了几十米,他突然听到后面一阵哭声,他不敢回头,加快了步子继续往前走。但他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身后踉踉跄跄的步子越来越近,小妮儿撕心裂肺的哭声也越来越清晰,她一声又一声地喊着:“爹......爹......我不饿了我一点都不饿......你等等我......”

“爷,你是不是累了?今晚也别多熬了,去睡吧。”老三媳妇儿从柜子里拿出来一套棉袄棉裤放在他的床头,“这是我前两天新给你做的,明早儿起来穿这套,你那套旧的早该拆了洗了。”

他伸手摸了摸,软软地,是新棉花,又忽地想起了什么,“糖买了没?”

“我都给准备好了,你只管明早儿起来分给小子们吃就好了。”

他最终也没舍得把小妮儿扔在那荒山野地里,犹豫了半天又把她背回了家。一路上,她都很听话,一句话也不敢多说,怕他反悔再丢下她。他能听出来她一直在克制着自己、将不自主的抽噎压到最低。他真恨自己啊!为什么这么没用,连自己的孩子都养不起?可恨到最后也没力气恨了。肩上的重量越来越大,他走了一路,默默地流了一路的泪。

04

新年很快就过去了,现在的人对新年的热度最多也就维持那么几天,不像以前,只要还在正月,就还是过年的感觉。今年是个暖冬,难得的没见下雪结冰愣子。但是屋里却冷得很,仿佛来拜年的人进进出出把屋里热气都给带走了,他耐不得冷,一瞅个大太阳的好天气就会到门前街上去坐坐。这天很巧,也碰上了西边的王老婆子出来晒太阳。她见他出来,老远就打招呼:“刘老哥,好些日子不见啊!”

“啊是啊,今儿暖和,出来晒晒。”

“你这冬天过得可好?”

“没啥大毛病,就是哮喘厉害了点。”

“哎呦呦,刘老哥,你可得注意这点啊,年纪大的人冬天可不好熬噢!……邻村的老李……你还记得不?”她突然压低了声音,往他这凑了凑,“就是跟你一起回来的那个?”

“记得记得,怎的?”他心里惊了一下。

“听说啊,前几天……没了!年都没过完呐!……你说这人啊……说走就走……唉!年纪大的人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哦!……是啊……这日子不好过啊……”他讷讷地应着。抬起头看了看太阳,看了一会儿就觉得头晕了。“今儿可真暖和……马上就立春了……”

“是啊,”王老婆子捣了他一下,给他指着村头的那个大柳树,“你看,有芽儿了,天儿就要好起来了……”

“嗯,天儿就要好起来了……”

相关文章

  • 最好的日子

    有人爱 有事做 有盼头 挺好

  • 最好的日子

    最好的日子,莫过于拥有一座山那山尖山腰氤氲的云与雾都属于我最好来一座纤纤长桥在山脚,在溪流之上像山与水不经意间吐出...

  • 最好的日子

    地平线下含着旭日 山丘隔开要落坡的太阳 它们恪守本分 岿然不动 任天地间风雨 任四季更迭 最好的日子 每一天都如初...

  • 最好的日子

    你看 风在飞细碎的云牵着心的影子梦的结芜杂的雾气化作水滴贴在露出火红叶子的朦胧的窗子上窗口下 已经不再是一群白色的...

  • 最好的日子

    还是像往常一样,太阳直透过窗户晒进屋子里来的时候,他才颤巍巍地起来。他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早些年的时候,他还能蹬着...

  • 最好的日子

    1 今天在豆瓣上看了作家有鹿的日记,才知道有鹿辞职了,她原来是建筑师,现在是插画师兼作家的自由职业者,前一段时间作...

  • 最好的日子

    文/漂洋过海的鱼 最好的日子 大概就是锅里不慌不忙 炖着 你很喜欢 对身体 也很好的 小粥 电脑里敲着你很喜欢 也...

  • 最好的日子

    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才是最好的日子。 我们分开有几年了吧,你过的还好吗? 我希望你过的比我好,但是我却不想知道。 那...

  • 最好的日子

    不必追赶初升的太阳 早上8点起床 炒一盘菜,煮两碗粥,蒸三颗枣 一切准备妥当 再叫醒沉睡的新娘 打开紧闭的门窗 喜...

  • 最好的日子

    最好的日子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好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rs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