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虽可独立成篇,但若想看小花的“探索”过程,可戳文集小花的生活笔记 - 专题 - 简书
本文照片全部自己拍摄制作,请勿转载
八月三日,我离开上海,一路停留济南,临沂,北京三座城市,一是为了私事,二是暂且撤离日常生活,观察社会,观察人们,体验别人不同的生活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7148089/d76bbca4cf320576.jpg)
先谈谈我可追溯的家族吧。
外公荀氏在母亲高三那年因病早逝,荀家外公辈共三个兄弟,两个姐妹,不过两姐妹生下不久就夭折了,三兄弟分别分布于金坛一家大爷爷,临沂一家二爷爷以及我们一家。相比另两家的大家族群居,我们家算是人丁稀薄,母亲一代便是独生子女,到我更无子弟姐妹,不到十人便是我们的全部。
金坛大爷爷家后期下海做了生意,倒也过得十分富足,临沂二爷爷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司令,肩上军功章不少,意气英发,战场上失了一条腿以及一名警卫员,战后娶了二奶奶,本是分配到山东省级当干部,但因为二奶奶娘家都在临沂,不愿离开,二爷爷便就随了奶奶的愿,一大家子人在临沂待了近三代人至今。
而,二爷爷家里的舅舅们也都是军人出身,大舅舅以前在兰州当空军飞行员,虽白发满满但依旧背板直挺;二舅舅做军医。一家人还会过建军节,宴席上总是让二爷爷司令先发话,举杯时还会说着“为祖国奋斗”。
![](https://img.haomeiwen.com/i7148089/689979954b55ca68.jpg)
由于我从小就时常随家庭移居,转学,呆过兰州的天桥大院有过三两同住一单元的玩伴,后来转学搬家,再后来回来上海,在这样停停走走的时光里,我便好像适应了一个人,不是没有交心朋友,但不固定的生活区使我与众人都会自然地浅交,日出晚归,便也没有拉家常的时间与契机。母亲的独立又使我们家不常走亲戚,或说,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便对朋友亲戚有了更真实的了解,于是,这样的思想也传到我这里,我们就是这样过着自己的日子,我从来不记得自己有多少堂兄妹,也甚少记住他们的模样。
前几日,我笑称,二爷爷家如今还是军队编制管理,一大家子人三四小家人围绕二爷爷家在同一小区四个方向分散开来住,大学考出去的哥哥姐姐们也都回来工作安家,仿佛没有任何人有着要出去闯一闯的心思,在落日余晖下,留学归来,在临沂安家的姐姐说着“去看看我们大美临沂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7148089/22b101e9cc76fa7f.jpg)
如果说,我在上海北京看到的人们满眼充满斗志,那么,这里人人安详生活。
临沂算是排在义乌下第二名的全国商品中转市场,人口多到下午四点便开始堵车。山东地大,城市规划大气,建筑四方规整,沿沂河两岸四起高楼,夜晚灯光勾勒一 一高楼,河案静谧浅滩水草拨动水声四起,在新区里,我看到了临沂人为未来勾画的蓝图,有银座商场,有滨河大道,有国金大厦,有着大城市的繁华样貌,但,这里的人们,也许还是那样簇拥生活着,不出走,不离开,会回来,是安全感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7148089/7002fbf93b059c2e.jpg)
我和母亲说,这确实挺美的,生活也慢,但,我的安全感不在这,我也从未找到。
也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我那有些疏远喜孤的个性,即使闯荡四方的母亲都能在兰州找到归属感,那么,我呢?我有一种神奇的才能,就是无论到哪座陌生的城市,我从来都可以像样的生活,坐公车,买水果,逛步行街,喝奶茶。我不会有生疏感,因为在哪我都能找到莫名的熟悉感,有可能是一条街的名字,也有可能是相同编号的公交车名。
如此,我真的是出走生活了吗?
欢迎关注我的新浪微博JAnet_Rea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