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狗十三》片尾中父亲流泪的那一幕久久回荡在我心中,难以忘记。我知道,他这眼泪是为蜕变后的女儿流的。电影中有个镜头,女孩问姐姐“hypocrisy”是什么意思,姐姐告诉她是“伪善”,然后她在嘴里念着“伪善,伪善,伪善,hypocrisy”。
我们都曾是电影里的那个女孩,由单纯走向复杂。最终,我们都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在社会摸爬滚打的这几年,我经历了一些事情,感受到的伤痛虽然无法与《皮囊》相比。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它们都曾真实强烈地发生过。它们串联起来的一个个片段,改变了我的认知,带给我从未有过的经历,这就是所谓的经验。很痛,但刻骨铭心。
为了找到某种不知名的认同感,我陆续看了很多关于“人性”的书籍电影。起初,我或是沾沾自喜地以为获得了人生宝典,或是沉浸在作者与导演无力又造作的呐喊声中。只是时间一长,我渐渐变得郁郁寡欢,对人生失去了信心。
正是因为这种极端阴郁的心情,让我反思社会教会我的这套新的价值观——人性是罪恶的深渊。
因为我经历过“从茫然到无助,从无助到找寻,从找寻到挫败,从挫败到找寻,再从找寻到挫败”的这个过程,这里面的孤独怕是永远都跨过不去了,毕竟我还在经历着。
近些年,很多人开始反对阅读心灵鸡汤,他们觉得心理鸡汤不真实,都是骗人的。可能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虚情假意,接踵而来的噩运让他们失去追逐梦想的热情。曾经他们也充满希望地奋斗,但现实常常不留情面,即使它看到示弱的眼泪,也不会心慈手软,直到他们最终都成为“空有其表,丢了灵魂”的面具人。
这也许是生命必经的过程,谁都不能阻止。我曾经也是“反鸡汤”的一员,但现在我改变主意了,我要回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些即将面临挫折走向社会的孩子们。哪怕他们必然也会走向像我们一样的道路,也会认清世界的残酷,付出成长的代价。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单纯快乐久一点,毕竟人生那么长。
如果可以,我想做一个“造梦师”。我想写一些充满正能量带来希望的故事,即使故事是假的,但带来的希望真的,奋斗过的每一分一秒也都是真的。
如果可以,我想做个“造梦师”,就像写一本童话故事书那样,告诉即将步入社会的孩子们“人们是善良的,社会是美好”。不然他们怎会像偷穿妈妈高跟鞋的小女孩,倚在纱窗前,好奇地巴望着外面的成人世界呢?
如果他们跟我说自己要努力实现梦想,我怎么忍心让他们知道《成功与运气》、《乡下人的悲歌》、《皮囊》?或许这些书都是最真实的,但与希望比起来,那简直微不足道。
理想是什么,现实是什么。不过都是人类思想牢笼中生长出来的一部分。如果年轻人过早地看清了事实,他们漫长的人生该依靠什么生活下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希望与信念就像星星之火,燃烧过你我的青春与梦想。也许只有那里,存在“诗和远方”。
我不再排斥鸡汤文了,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一个“造梦师”,为孩子们编织最美好的梦想,给他们带来希望与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