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真如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拥有理性的吗?
继续阅读艾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和乔舒亚·阿伦森(Joshua Aronson) 的《社会性动物》。
作者认为,“人类喜欢把自己看作是理性的动物,但也会持有许多不明智的信念,并因此”吃尽苦头。而这两者,都与人类的认知相关。
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它关注人们如何相信事情、记忆、预测、做出决定、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的错误。这与心理学中所说的”社会大脑“相关。“社会大脑” 既会为人类提供基于人类进化经验基础上的有效的认知捷径和倾向性,使生活更容易和更安全。也会适得其反,引导人类做出错误决定、固守偏见、并因偏见和仇恨而相互战斗。人们在很多时候所谓的理性、事实和批判性分析,不是为了形成自己的观点,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所见、所感或所信。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理解世界是取决于直觉、个性、感知方式和其基本动机的。
让我们来看看研究所显示的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
边沁权衡幸福理论:是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所支持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假定人类的认知是完全理性的。所有人都会努力地做正确的事情、保有正确的信仰、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最大限度地享受快乐。其基本体现即是人们会努力权衡事物及其结果并决定自己如何行事。
这个理论的实现是建立在具备两个假定条件上的:1)是假定人类具有所谓的“上帝之眼”,可以全面且没有偏向地对事物进行观察;但很显然,人类不可能具备此种功能。2)人类可以对获取的全面、有用且可靠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也很显然,人类也通常不可能穷尽所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进行分析。
而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属于所谓的“认知吝啬者”。也就是说,在面对事物时,总是在寻找能尽可能少地损耗自己的认知能量、但是能最大化简化处理复杂事物的路径。这种认知策略常会表现为倾向于走捷径、凭直觉、过度依赖某些信息做出判断。虽然直觉有时可以帮助做出较好的决策,但必须得承认,很多时候它也会带来严重的偏误后果。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 人类还没有能完全理解并科学合理地解释其自我意识产生的原因。科学已经证实人类思想并非如有些人曾认为的“出生时思想如一张白纸”,而是带着所谓的“已经存有大量的预先编程”的思想来到人世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由与生带来的和后天培养的各种因素经过相互作用而成就的结果。
所以,人类是否意识到,当自己在权衡并试图做某种决定时,先天部分的因素是否也在起作用。现在。一个被社会心理学届广为接受的事实是:人类数十万年的意识进化并没有太多地超越被心理学界称为“狩猎-采集者思维”的范畴。
这种思维假定一个群体可维持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局面的最大可容量不超过150人。这种方式曾经使得人类可以更好地维系了物种生存和适应群体生活,并使得大脑发展了非常快速的反应能力。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人类并没有超出太多以原始的部落思维或“我们-你们”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的局面,而这正是导致世界上冲突、仇恨、分裂和战争不断的基础。
(待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98602/b7059eba390cff33.jpg)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所有,文责自担。 若要转载, 请征得本人同意或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