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
【王鹏翔论语札记31】什么是公私分明的人?

【王鹏翔论语札记31】什么是公私分明的人?

作者: 书香联盟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10:22 被阅读0次

    原创: 王鹏翔 书香联盟 2

    原     文

     《论语为政篇》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学记

    【注】:圣人以周比省察自我。小人君子全在公私之处见分晓。君子当以此修徳,小人则无可无不可。

    孔子经常用小人和君子来确定一个人修学的标准,以此来警戒学人,以防不慎而变成小人。其实,是小人还是君子,完全由自己来选择,孔子不会直接要求一个人必须成为君子。生活中,但凡遇到不讲道理的人,通常会有一大堆的道理讲给别人听,自己却很少去实践,但真正懂道理的人,就如同孔子般,从不要求别人,只会要求自己。

    “周”,就是全面的意思,与“泛爱众”,忠信意相近。“比”结党营私意。很多人以为君子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乃至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小人的行径也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发自内心的不想做君子,也坦然自己不是小人。“君子”二字渐渐地成为了一种赞美他人的名词。“小人”自觉地成为了贬低别人的代名词。你要说我是君子,我心自然喜悦无比,搞不好还要请你吃上一顿大餐。但要是你说我是“小人”,非得和你拼命不可 ,甚至要上去扇你两个耳光子。

    既然人们对这个四个字看得这么重,情感上,我们还是愿意被人说成是君子的。肯定也有一种认同“君子”与“小人”这样的说法。由此可知,人人都想做君子,不愿意做小人。

    孔子对于如何成为君子,有很多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从公私来判断,如果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一般都是小人,如果能想到别人,付诸行动,并一直坚持下去的人就称为君子。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一定拥有高等的学历,也不一定高高在上,也许他们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是他们的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并且快乐地奉献和付出。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读《论语》,《论语》浩如烟海的各家注解,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所引发的新思想,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周,忠信义。比,阿党义。君子以忠信待人,其道公。小人以阿党相亲,其情私。

    《论语讲要》:君子办事,为公,而不为私。平时修养,亦是去其私心,存其公心。小人办事,为私而不为公。分辨君子与小人,即在公私二字。

    《论语恒解》:心在在与民物相关,是以温、良、恭、俭、让,无处不可同群,所谓周也,小人立身无坚,白之操性,量无含宏。随处要靡依附,取容同流合污,遇善者则为所容,遇恶者则为所惑。

    《论语正义》:经传言“小人”有二义;一谓微贱之人,一谓无徳之人。夫子恶似是而非,故于周比,和同,泰骄,及巧言,令色,足恭,乡原,皆必辨之,所以正人心。都人士传:“用之忠信,则能亲爱人。”离骚:虽不同于今之人兮。

    《论语集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

    《论语点睛》:生缘,法缘,无缘。三慈皆是“周”爱见之慈,即是“比。

    《论语义疏》:小人唯更相阿党而并不忠信,然周是传遍之法,故谓为忠信。孙绰云:“理备故称周,无私故不比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个人微信号:180382349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鹏翔论语札记31】什么是公私分明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br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