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论语论语中国传统文化
【王鹏翔论语札记73】圣人的榜样!

【王鹏翔论语札记73】圣人的榜样!

作者: 书香联盟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11:27 被阅读0次

原创: 王鹏翔 书香联盟 2018-03-31

原      文

 《论语里仁篇》

         4.7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今译】孔子说:“若人早上闻到道,即便是晚上死了也值得。”论语学记  第73篇

【学记】:这里有两个字不太容易理解,一个是“道”字,另一个是“死”字。“道”在文字上和“仁”字一样,都特别难以表达清楚。凡是能够用文字可以表达清楚的事情,通常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越不能表达清楚,越需要用行动去体会、去实践才能完全地领悟其中的道理。今天或许我们无法整理和理解夫子在这里所说的“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但可以肯定“道”是存在于精神和思想层面上的。

在夫子看来,这个“道”远远比生命本身更为重要。“死”并不一定就是指生命的终结,而是指生命的另一种状态。有死就有生,有生就有死,然而每个人终将有死去的一天,如果不能得道,闻道,纵有三千岁,在圣人看来,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一位长期在喜马拉雅山脉旅行的人说,他曾经在那里遇到过一个非常神秘的村庄,居住在那里的人常年与世隔绝,方圆几百里不见人烟,他们过着原始人的生活。因为气候的原因,生活在那里的人寿命都很长,一般都可以活到一两百岁,但你要问他们问题,几乎一无所获,他们只会回答说“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这种长寿的生命究竟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他们是高人,不屑和我们这些俗到透顶的人去交流,所以才会说不知道。但如果一个人只注重生命的延续而不注重内在的修养和思想境界,这样的状态在夫子看来,似乎是没有什么生命质量可言的。

 为了强调这一点,夫子特别做了说明;“朝闻道”早上闻道;“夕死可矣”晚上死了都可以。由此足以看出夫子求道的心远远比求生的心更为迫切。换言之,就是死了也要闻道。一日之中,从早上第一眼睁开的时候就要发心求道,直到晚上都还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不间断自我精神上的提高与完善。

【感悟】:夫子这种求道,求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果一个人能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的!

【注释】:此足见夫子求道之心切,吾人修学之榜样。此亦乃夫子于一日之中,不懈用功之示现也。从朝求道,若不幸,夕死可矣。如人只求生而不求道,耗费光阴也。

 夫子诚于道

 立志即在朝

 光阴不虚耗

 早晚必闻道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书香联盟《论语》研读会,正在招募会员,每周五19:30在广州番禺大龙举行《论语》公益读习活动,欢迎参加。报名咨询电话:18903077002顾老师。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道,人生之大道。人生必有死,死又不可预知。正因时时可死,故必急求闻道。否则生而为人,不知为人道,岂不枉了此生?若使朝闻道,夕死即不为枉活。因道亘古今,千万而常然,一日之道,即千万之道。

《论语讲要》:道,即是仁道。闻道,非说孔子自闻,是为一般人而言。人在世间,须知为仁之道,方能立己立人。尚无仁道,则必害人害己。仁道学之难,闻之亦难,纵然朝闻夕死,亦不虚此一生,否则纵寿八百年,亦枉为人。

《论语恒解》:此章则指尽性立命之道,而言体道之极,一旦诚明合一,则此身为必理之身,此心为天地之心,而形神精气,莫非天地之正为乾坤之肖子,何不可为宇宙之完人,此朝闻道,夕可死之义也。

《论语正义》:“朝,旦也。夕莫也。从月半见。”朝夕言时至近,不逾一日也。古先圣王君子之道,已得闻知也。闻道而不遽死,则循习讽诵,将为徳性之助。若不幸而朝闻夕死,是虽中道而废,其贤于无闻也远甚,故曰“可矣”。

《论语集注》: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程子曰:“言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闻道,虽死可矣。”“皆实理也,人知而信者为难。死生亦大矣!非诚有所得,岂以夕死为可乎?”

《论语点睛》:不闻道者如何死得?若知死不可免,如何不急求闻道?若知朝闻可以夕死,便知道是坚穷横遍,不是死了便断灭的。

《论语义疏》:栾肇曰:“道所以济民。圣人存身,为行道也。济民以道,非为济身也,故云诚令道朝闻于世,虽夕死可矣。伤道不行,且明已忧世不为身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鹏翔论语札记73】圣人的榜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zl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