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想法
见微知著——明实亡于万历

见微知著——明实亡于万历

作者: 月宫折桂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11:08 被阅读5次

    最近读了亲王的书《显微镜下的大明》,这与之前读过的《明朝那些事儿》和《万历十五年》结合起来能更深入的挖掘出一些明朝灭亡的原因,那就是明实亡于万历。

    显微镜下的大明

    明朝的皇帝都很有特点,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中可以真切的看出来,明朝是一个以文官为尊的时代,尊崇文官胜于武将,朝堂之上各种明争暗斗,波涛汹涌,文人之间的较量杀人不见血,有时候栽跟头都不知道得罪了谁,朝为天子郎,暮送大理寺的多的是,甚至有死后被清算的,能安然退休颐养天年的那算是万幸,如果还能够名留青史那便是祖上保佑了。

    《显微镜下的大明》前两个小故事都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的徽州府,徽州府一共统辖六县,徽州丝绢案发生在歙县,其中折射出的税赋问题显示出当时税目的繁杂,夏麦税,生丝税,田赋,徭役,这些统统在首辅张居正著名的“一条鞭法”下改为折收银两,极大的提高了效率,不得不说张居正是一位政治高手,但这仅仅是优化了一项制度而已,繁重的赋税,官府的各种名目,甚至在他们自己查案的时候也发现了很多可以钻空子的地方。最终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动用了使用几十年的税赋科目变了一下花样填平账目,将这笔争执已久的案子平息下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老百姓承担的税赋之重及制度和管理上的缺陷:没有人愿意改变已有的制度,哪怕它是错的,是有害的。揭露制度的“学霸”最终下场很惨,感叹一下:官场上的耿直boy不是人人都有海瑞那样的运气。

    第二个小故事婺源龙脉保卫战可谓是精彩纷呈,各路“神仙”都来显灵了,为了保卫“龙脉”,保护当地风水,婺源的学子和士绅可谓是煞费苦心,“龙脉”实则是当地的一座山,状似巨龙盘臣卧,由于万历年间科举的惨淡引起了当地学生的重视,发现龙脉中最重要的一带山岭之中有好多灰户,专门采制石灰,由于开窑的便利及利润的丰厚一直受这些人的开采,当地人怀疑科举的惨淡是因为龙脉被破坏引起的,所以联名上书,在几任知县的努力下,在学生和乡宦的一次次监督和争取下,与灰户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斗争,这场斗争在后续看来一直持续到了清朝年间及近代。这是古代人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典型事件。

    首先折射出的问题是只要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再难也有人去,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因此斗争就是长期的,作者行文每次到了皆大欢喜的地方像是要结束了就会出现“才怪”两个字转折,斗争是持久的,不会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停止。这也是底层农民的无奈之兴举,农民靠种田几乎活不了,只能自谋生路,而婺源县的几荐主要营生——茶叶、木材、徽墨、白土等产业都被当地大族垄断,普通百姓别无选择,只能去烧灰,这也和第一个故事中所描述的万历年间税赋繁重相呼应。其次文中写到万历皇帝下了一个震惊天下的决定:派遣宫内太监前往全国各处收取矿税,太监们借机大肆勒索,在民间造成极大混乱,而且这笔钱被万历皇帝收入内库,变成自己的零花钱,不列入国库之内,跟朝廷财政无关。虽然后来经过朝臣的努力废止,但对民生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不可挽回的。这只是管中窥豹,后来的三大征更是在全国征军饷,民生凋敝,民众纷纷揭竿而起。

    其中反复提到的问题是民变,恐生民变,问题处理不好,就要产生民变,人民没有活路,就要揭竿而起,这便是灭亡的前兆,隐患已经开始多了。众所周知,万历皇帝在位期间几十年不上朝,对自己失去信心,更对江山失去信心,前期可以说是厌恶文官集团,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后期只能说是昏庸无道,名存实亡了,他的不理朝政为他死后的几任皇帝都埋下了祸患,奸邪势力趁虚而入,把控朝堂,朝政一片黑暗,纵有再多猛人在,也无力回天。大明江山,其实是在万历皇帝手中渐渐没落,最终走向灭亡。

    徽州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微知著——明实亡于万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jf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