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书谈写作
关于参考文献的哲学思考

关于参考文献的哲学思考

作者: 古国行 | 来源:发表于2017-01-24 10:09 被阅读131次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参考文献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教科书和毕业论文的结尾部分都必须附上参考文献,说明作者在完成本书或论文的创作过程当中参考过的相关资料。

如果大家稍加注意,仔细想想,就能从不起眼的参考文献中发现和挖掘出它的三大基本哲学属性,作者之所以把参考文献单独拿出来探讨,这对于文明成果的薪火相传和“读书有没有用”将体现出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基础。

                书中自有黄金屋


普遍联系—文化传承

某个作者在执笔当中,参考他人的作品,而自己的文章,又有可能在别人那里作为参考资料。在这样的借鉴过程当中,使得知识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最终以不同形式的演绎来阐释问题的本质面貌。

四大名著里面引用大量的唐诗宋词就是最好的事实和证明。

知识没有国界之分,人类文明成果也应该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而不为一国所独占。在如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书籍作为参考文献所具有的普遍联系的属性围绕着全世界范围内的物质与精神的共同繁荣提供可能性,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内涵的不可割裂需要重新看待和深思。

否定之否定—文化扬弃

参考文献的意义决不仅止于借鉴和为我所用,更不是照抄摘抄,抄袭不是参考文献的本质。否定之否定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有选择性的筛选所需要的部分,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不需要甚至无关的内容可以略去不看;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写出新的东西来,使得内容更加成熟,不断的趋于完善,俗语就是集大成,集大成的意义是发展。

量变质变—文化创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的这个属性应该是最好理解的,当然也是读书有用的最好诠释。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量变(quantitetive  change)都能实现质变(qualitative  change),两者的转换必须有附加条件。

肌肉男和和肥胖症的共同特点都有量的积累(有肉),区别在于质感的差距,条件是锻炼;书呆子与学者的共同特点也是量的积累(博学),区别也是质的差异,条件是思考。

https://mp.weixin.qq.com/s/IPf_G0_kLPVDV3BV7_uJag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马克思哲学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主要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动力、的目的以及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笔者看来,其中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是参考文献最突出的特点。

首先,参考文献大多是读者为了写书而读。我们平时读书不过是出于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而作者由于写作的需要就必须要求自己去涉猎广泛的相关知识进行加工判断,没有写作(实践)的需要,就没有阅读(认识)的欲望。

我喜爱的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结尾附有大量的明史文献,差不多都是文言版明清时期的正史。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这一辈子恐怕都不会触碰甚至也不知道那些参考书目的内容,除了专家学者,没人会突发奇想读那些文言文的明史。但是作为这本畅销书的作者来说,他必须如饥似渴地去读这些正史以厘清思路,判断真假,综合前因后果,给出客观评价,总而言之,由于写作的需要,这些因素构成作者们潜心读书的全部动力。



其次,阅读属于思维认知过程,写作是思维实践过程,认知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就是知行合一。当然,首先是写作的需要。

我曾经回想了一下自己阅读的习惯何时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才发现正是写话剧、散文的时候养成的。写历史剧的时候,不得不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以完善剧本内容的客观性和完整性,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所以作者认为,深入骨子里的阅读,必须也同时做到写作,使得输出与输入平衡。只有这样才能让积累的知识更深入的理解,使阅读的意义更深刻,比如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作者将不起眼的参考文献写成一篇哲学散文,使得阅读的感觉更深邃。


最后,实践本身就是一系列目标的展开和执行的过程,在目标和想法的指引下,带着思索筛选参考文献的内容,这将刺激阅读动力更持久更连续的进行下去,从根本上解决了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阅读致命问题。


余华说,一个作家是否优秀取决于他作为读者是否优秀。

阅读是一个从有唯一解到有无穷多解,从线性无关到线性相关,从微分到积分,最终化不可能为必然的过程!

                      口号

我只不过是把别人用来刷屏的时间煮鸡汤

阅读、写作,是我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https://mp.weixin.qq.com/s/_ObVDx978xI2lI2BVDWhUA

有了以上这些哲学理论的基础,笔者认为,那些堪称优秀的现代读本文章,必须建立在作者本人涉猎广泛知识以后,经过思考加工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对文化扬弃、传承、创新的完整过程,当然也是人们从读者向作者角色过渡和转换的必经之路。

                         

                                    古国行
                                2014年4月
 
                                    吉林
本文选自《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五辑 “哲理的山路十八弯”。
以上链接文章均系作者甄选,在此表示感谢!
                   
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 关于参考文献的哲学思考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参考文献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教科书和毕业论文的结尾部分都必须附上参考文献,说明作者在完成本书或论文的...

  • 关于孤独的哲学思考

    为何要选择孤独作为命题的思考,因为孤独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人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孤独,那需要的是智慧与修行...

  • 久违的思考,关于哲学?

    思考不清楚,大脑运作失败,又在纠结人活在世界的意义,没有头绪,可能近期头脑太简单,只依赖物质世界不去深究精神层次的...

  • 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大俗大雅,曲高和寡,艺术和生活,扎根人民群众,接地气,,载歌载舞,此间种种,思绪纷乱,想表达的...

  • 教儿童学会思考笔记

    第一章 为什么教哲学,哲学是关于思考的思考 1.为什么要教人思考 思考是人类进化发展的本质,每人才有权利提高发展自...

  • 北大陈波的论文《漫谈哲学教育》摘录

    一,传授哲学知识 学习、思索以下议题:有哪些类型的哲学问题?大哲学家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关于这些问题,大哲学家提...

  • 临睡聊发少年狂

    一、关于哲学。 我不懂哲学,只是高中貌似学过一些基础哲学理念,一些集人类精华思维的哲学理念,可惜我不会实践,“思考...

  • 关于毛毛草的哲学思考

    今天下雨了,我和妈妈打着伞下楼,在草丛里找到了毛毛草。我很快就拔了一大棵毛毛草出来,还带着根。回到家,我把毛毛草放...

  • 关于交易哲学的终极思考

    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入市之后的某个时间,去给自己写一篇文章,并且在之后不断的完善。在这篇文章里,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1...

  • 关于篮球的若干哲学思考

    本文转自李晓波老师的画圆战术。 “画圆战术”(已解读70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既可攻盯人又可破联防的“双栖战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参考文献的哲学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jz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