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现象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描述的现象是消费者往往会给不同种类的消费品分配不同的心理账户,这些账户之间彼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传统的刻画心理账户的方法为明确心理预算法,即决策者为每个商品类别分配一个固定的明确的心理预算。
狭隘思考的框架下,我们不需要明确的心理预算,依靠不同决策之间的协调阻力和摩擦就可以描述心理账户现象了。和之前一样,狭窄思考也为明确心理预算理论提供了一个平滑框架。同样,我们可以用分身来等价地表述心理账户现象,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的商品指派心理账户就相当于每一类心理账户都由一个分身去把控,他们之间彼此不互通有无。均衡时,必有消费边际效用–金钱边际效用=商品价格,联立预算约束,即可解出最优解。
金钱的边际价值不再像传统理论那样是固定的,而是因商品而异,原因在于每个分身都有不同的关于金钱边际价值的信念。
标准模型认为预算变化会使各个商品的消费组合协调变动,但是狭窄会削弱这种协调,导致最后的结果看上去更像是更孤立的明确预算的结果,即每种商品都有自己的预算,不怎么受到其他商品的影响。
事实上,狭窄思考也是介于完全固定明确预算和传统标准模型两个极端的中间值,和刚才的孤立决策一样,在这里也给出了一个平滑模型。
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
• 储蓄率越低,则整体结果越偏向固定预算(心理账户),因为储蓄的缓冲作用发挥不出来
• 某一种物品消费比例增加,也会使得这种物品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更偏向于心理账户所描述的行为
• 价格信号的噪音越大,心理账户的现象就越明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