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息量大大多于我们的大脑所能处理、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时,就会出现故障。这种情况被称为“信息过载”。信息过载,则是产生信息焦虑的原因。面对大量的、有效的、无用的、冗余的信息,我们克制不住好奇心,和机会成本思维的影响,对信息不加筛选和判断,想要全盘地接收。可是,人怎么可能处理这么多的信息呢?于是,我们抱怨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自己的思考能力不够,久而久之,产生了信息焦虑。
有没有能够解决信息焦虑的方法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信息过载?
很多书上说,信息过载是互联网造成的。有数据证明,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平均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相当于175份报纸的总和。这么大的信息量已经严重超出了我们的处理范围。针对这个问题,书上说,要重建思考方法,要磨炼强大的意志力,要开发注意力潜能。
但是关于这套观点,神经科学家则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神经科学家看来,信息过载从来都不是互联网造成的新问题,而是从人类进入农耕时代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他们认为,人类大脑进化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信息爆炸的速度。人类进化决定了我们注意力资源只有那么多,不管通过何种方法,也不可能让它变得更多。也就是说,注意力资源不可增加,只能管理。要想从信息焦虑中解放出来,不是去回避海量的信息,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重新组织我们的大脑。
怎样才算是科学的方法呢?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呢?神经科学家从神经科学角度,对注意力系统工作原则进行了严谨的分析,并结合这些特点,提供了有效管理注意力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了解一下:
1)到底什么是注意力?
2)注意力系统是怎么工作的?
3)注意力系统有哪些工作原则?
4)怎样才能有效管理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记忆力
很多人认为注意力就是记忆力,觉得自己面对过量的信息,感到手忙脚乱,是因为记不住,记性不够好。其实,我们真正稀缺的并不是记忆力,而是注意力。假如把我们的大脑看作是一部手机,记忆力就相当于存储空间,空间非常的大;而注意力则像内存,是运行程序,思考的地方,空间很有限。
信息过载的本质不是记忆力不足,而是注意力稀缺。就像我们可以记住很多的数学公式,可是却没法同时做很多的数学题。
注意力系统的基本模型
注意力之所以能够运行,是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一套专门负责管理注意力的机制,叫做注意力系统。
在我们的直觉里,注意力系统应该像一个空瓶子,可以往里装东西,只是它的容量有限。但是,这无法解释我们为什么会走神。假如注意力系统是一个瓶子,那么已经装在里面的东西怎么会漏出来呢?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根据神经科学家的观察,注意力结构更像是一个蹊跷板,蹊跷板的两端是两种状态。一种叫专注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只做一件事的状态,比如写作、设计、编程、唱歌等。另一种状态叫神游状态,也叫白日梦状态,就是我们放空自己,对外界的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坐公交车时,盯着窗户外看半小时,很多风景从眼前掠过,我们却一个都记不住。
两种状态就像蹊跷板一样,此消彼长。控制这个蹊跷板的叫作注意力过滤器,它从我们接收的信息里筛选出两大类:一是变量,比如我们开车时,突然经过一个非常醒目的广告牌,这个变量就会激起我们的注意力。另一个是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大学毕业照,或者心动的异性,当他们出现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调动注意力。
这就是注意力系统的基本模型,一个由专注状态和神游状态占据两端的蹊跷板。
注意力系统的四个原则
1、稀缺原则
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大脑在专注的时候,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会消耗一种重要的养分——氧化葡萄糖,可是在神游模式里大脑基本不会消耗太多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呆可以发很久,但是高度专注的时间却很难保持。
2、协作原则
有一个搞笑的视频,讲的是男孩陪女朋友坐公交车,女朋友接到了她闺蜜打来的电话,说她自己的手机丢了,让她帮忙,可是手机明明就拿在她的手里,这时女朋友突然惊呼“完了,我的手机哪去了?”男孩看着女朋友手里的手机无语了。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骑驴找驴”的经历。明明手里拿着钥匙,还到处找钥匙;明明手腕上戴着手表,还四处找手表。造成这种情况的,就是注意力系统的协作原则。
协作原则说的是,注意力系统并非由大脑的某一特定区域负责,而是由大脑的多个不同部位协作运行。当我们高度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会觉得全身的潜能都被调动起来了,精力充沛,原本沉淀在记忆深处的知识也变得异常清晰。这都是注意力系统调动大脑协作的结果。但是也会出错,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骑驴找驴”的情况。本质上就是注意力系统和记忆力系统之间脱节。
3、隐身下线原则
注意力不但会出错,还会隐藏自己,也就是注意力系统关闭、注意力下线。这就是隐身下线原则。这种时候,我们是察觉不到的。当我们走神的时候,我们自己是不知道的,只有注意力再次启动时,才能意识到。这也是注意力不可控的根源之一。
4、切换困难原则
我们的大脑在高度专注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化葡萄糖,同样,当我们的注意力从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时,也要消耗氧化葡萄糖,而且不比执行任务少。不过,只有我们在做的事情需要走心时,才会消耗额外的能量,而向从喝水切换到吃饭,是不需要消耗额外的注意力的。
有效提升注意力的三个方法
1、注意力外包
注意力外包就是给大脑减负。通过外部工具,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大脑之外。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列清单。
当有很多的任务时,我们可以把任务按优先级一个个的写到清单上,然后按照顺序逐个完成。就好像一位外科医生,要组织一台大型手术,要按照手术的关键控制点列出一张清单,比如跟麻醉师沟通,提前做好病人的术前教育,发生意外应该如何处理。好清单必须要满足两个要点。
一是简洁,不用面面俱到,只记关键要点。比如建筑楼房,不需要重抄一遍施工组织计划,只要把施工的几个关键检查点列出来就可以。
二是更新,好清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执行中要根据环境变化随时调整。比如徒步旅行,经过的地方不同,所要准备的东西也就不能完全一样。
2、策略性走神
策略走神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这个方法就是在专注思考一段时间之后,故意放空自己,留出一段专门用来走神的时间。走神其实并不都是坏事。人们往往认为全神贯注才能激发创造力,但根据圣经科学家观察,有计划的走神,有时候反而有助于激发创造力。据说,很多伟大的创意发明都是在洗澡或散步时产生的。
策略性走神,越彻底越好,最好是让大脑完全的放空。比如我们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一个创意方案,不如去咖啡厅喝杯咖啡,或去公园里散散步,只是在座椅旁伸伸懒腰是不够的,必须走出办公室。另外,在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放空方法,当我想不出要写什么,或没有好的创意的时,我会去坐公交车,选择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戴上耳机,欣赏着外面美丽的街景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蹲使大脑就放空下来了。灵感也在不经意间走入了我的脑海。
3、训练知识素养
我们通常认为,要想解决具体的问题,就要具备更多的知识,知识越多,则自己的能力越强。但是,知识是无尽的,穷尽我们的一生,也只能用有限的精力去面对无穷的知识。
互联网的出现,让知识的总量快速的膨胀,已经达到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消化。况且,知识的正确性也越加存疑,今天的前沿成果,明天就可能被颠覆。那么,该怎么办?
互联网时代,我们最应该具备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素养。所谓知识素养,不是一个确定性的信息,而是寻找和判断知识的能力。面对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该从那里获取这些知识,并且知道怎么运用,这就叫知识素养。
总结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他不能增加,只能管理。我们通过了解注意力,以及注意力系统的基本原则:稀缺、协作、隐身下线和切换困难,了解到了可以通过列清单来建立外脑,降低大脑负担,也可以通过策略性走神,来激发创造力,或通过训练知识素养,用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掌握更多的知识线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