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这一章能彰显“后妃之本”的两个特质:一是已贵而能勤,而是已富而能俭。)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这一章“后妃之本”的后两条:已长而敬不驰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
译文:
葛藤是如此绵长啊,蔓延在山间的谷中,那繁茂的叶子一片青青。山谷间飞起美丽的黄莺,它轻轻地降落在灌木林丛,婉转的鸣叫声这般动听。
葛藤是如此绵长啊,蔓延在山间的谷中,成熟的叶子繁茂葱葱。把它割回来煮在锅中,细布和粗布随意织成,穿着它真是其乐无穷。
我虚心请教我的老师,老师教给我为妇的技艺。教给我用灰水清除内衣的油腻,教我用清水洗濯弄脏的外衣。该洗不洗的能打点清楚,洗完回家探望父母。
《周南·葛覃》是《诗经》的第二篇,写一个女子劳作、洗衣以及要回娘家的快乐心情。但令人好奇的是《毛诗》说《诗经》的第一篇《关雎》是写“后妃之德”,而这一篇写“后妃之本”接下去的《芣苢》写“后妃之美”。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诗经》开篇怎么跟后妃较上劲了呢?仔细想想,当年孔子从3000多首诗利跳出305首,确实得动一番心思,又精挑细选这几首放在一开始,一定大有意趣。
周王朝可以说是“礼乐文明”的巅峰时期,那么,什么样的时代最容易发展“礼乐文明”呢?一定是和平安定的时代。一般来说,战争时代,男丁重要;和平时代,女子的教育则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家之安定,在于女子;国之安定,在于后宫。那如何教育女人呢?
在教育方面,我们上古圣人的教育理念太牛了!男性教育,重在管理,而管理,靠的是制度,所以圣人为男性教育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女性教育则重在“风化”,“风化”靠的是感情,因为女性是情感动物,因“感”而化是最好的浸润妇女心灵的方法。所以关于《诗经》之开篇《周南》《召南》,古人云: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者,谓之《召南》。《周南》专讲“后妃”之得圣人教化,《召南》专讲诸侯“夫人”之得贤人教化。“后妃”和“夫人”们的德行端庄了,才是普通妇女的榜样。所以《诗经》真是妙,开篇几首诗,把女性应具备的美德一篇篇写出来,让女子知“窈窕”、知“贤淑”、知“勤俭”、知“率真”等,让天下男子也知女子的好。天下男女都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才是真正的“礼乐文明”。
本书内容来源于《情到深处是中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