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诗经之三:《葛覃》

作者: f88eb41d8245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23:09 被阅读4次

《诗经·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01 关于“言”的读音

在网上见到《高中文言文鉴赏》注:“言(yān):语助词,无实义。”心中很有疑惑,“言”不是第二声吗,难道是多音字?经查找工具书注音如下。

1)毛苌《毛诗故训传》,即毛传:“言﹐我也。”无注音。

2)东汉许慎在汉和帝年间(100~121年)著《说文解字》第三卷“言部”:“语轩切,毛传,‘言,我也。’”

3)唐代孙愐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之后作《唐韵》:“语轩切。”

4)丁度等人在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重修《广韵》和《韵略》而成《集韵》:“鱼轩切,平声。”

5)黄公绍、熊忠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著成《古今韵会举要》,简称《韵会》:“鱼轩切,平声。”

6)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洪武正韵》,简称《正韵》:“夷然切,音延。”

7)新华字典中注:“言(yán):语助词,无义,如: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8)百度百科与新华字典相同,百度百科可能来源于新华字典。

考辩释疑:

古代反切法注音中,反切上字表示声母,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声调。普通话声调为:阴、阳、上、去。Yān属阴平,yán属阳平。而古代声调是平、上、去、入。在古代阴平和阳平都属于平声字。“言”究竟是读阴平还是阳平呢?

音韵演变有三条大的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

元代散曲家周德清在泰定元年(1324年)著成的《中原音韵》中,才开始出现将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

阴平和阳平的分法是根据声母的清浊来分,清声母的平声字归入阴平,浊声母的平声字归入阳平。但yan属于零声母,应是直接看反切下字读音。

根据《洪武正韵》(晚于《中原音韵》)“夷然切,音延。”“言”应读“然”的声调,即读yán(音延)。显然是阳平。

根据《新华字典》,言只有一个读音,yán。

综上,按普通话读yán较为合理。

02 关于“师氏”、“归宁”与诗中主人公

《高中文言文鉴赏》中解释主人公是贵族女子,“师氏”是保姆,“归宁”是回娘家看父母。对最后一段的解释是向保姆告假,要保姆给她洗衣服,说她要回娘家。后面的赏析中说“归”既可理解成出嫁,也可理解成回娘家。原因是:

《桃之夭夭》中有“与子于归”,指女子出嫁。《毛诗序》定此诗为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於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记“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指出嫁女子回娘家。今人余冠英在其《诗经选》中说:“这诗写一个贵族女子准备归宁的事。”

按照这个解释,既然要保姆洗衣服,后面一句“害澣害否”就不好解,主人怎么还会问保姆哪些衣服该洗,哪些不该洗呢?且与前两段有矛盾。既然有保姆,说明生活比较富足,怎么还要自己采葛织衣呢?

考辩释疑:

1)苗江磊在《《周南·葛覃》“师氏”考证》[1]中否定了以下几种说法:①《诗序》主人公为“后妃”。②高亨,《诗经今注》“师氏”为“贵族家中管教女奴的管家婆”,则主人公为女奴。③余冠英,《诗经选》“师氏”为“保姆”,主人公为“贵族女子省亲”。④陈子展,《诗经直解》“师氏”为“女师傅”,主人公为“女工”。

该文考证了“师氏”为“教导贵族女子的女师”,主人公为“贵族女子”。指明,“师氏”不可能是保姆,原因是:《礼记·内则》:“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并说“师、慈、保”三人各有职责,地位不同,女主人公出行之前要“言告师氏”,因为师氏对她的行为直接负责,说明地位较高,应为“师”而不是“保”。针对贵族女子不可能采葛劳作问题,作者认为前两段是起兴,不是真实。

2)林媛的博客《葛覃》一文从解字角度解释了“归”和“归宁”。从现存的金文、石鼓文来看,归字与妇字最大的区别是一个在女旁,一个在𠂤旁。女旁加帚,是婦女持家,𠂤旁加帚又是何意?“帚”字在金文中常代“婦”字,而𠂤字在金文中常代“師旅”的“師”字。出征在外的男儿回乡见了持家的妻子,这便有了“歸”字。 “返还”当是归字本意,而因字形有男女相见之意,故又引申出女子出嫁之意来。而“归宁”则本是男女皆可以用,非特指已婚妇人回娘家。《尚书·周书•文侯之命第三十》中有“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之句,《仪礼·觐礼》中有“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无事,归宁乃邦。’”之句。归宁一词,在这里绝无女子出嫁或回娘家之意。唯有《左传·庄公二十七年》有“冬,杞伯姬来,归宁也。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一句,是确指出嫁女子回娘家。该文把主人公理解为一般工人,负责采葛,而师氏是管理他们的监工。

3)正康大道的博客《言告师氏,归宁父母》一文对“宁”进行了解字释义。说宁不是“请安问候”,而是“贮藏”之意。“宁”甲骨文的本字写作“  ”, 《说文解字》:‘宁,辨积物也,象形。’辨积物的意思是堆东西,则宁字是贮藏室之形,宁的本义就是贮,与今简化字中的安宁之宁不是一个字。”联系上下文,“宁”可解为存放衣服的筐篮箱箧之类物件,则较贴合原意。

综合上述观点,该诗主人公是一名采葛工人。从采葛、织衣、洗衣来看,是女性的可能性更高。11月份采葛结束后,向监工请假,然后回家洗衣收拾存放。应该是季节性工人。该篇三段写了三个场景。第一段写葛新长出来,成群的黄鸟在里面鸣叫;第二段写葛成熟后采葛织葛衣;第三段写结束回家。�

相关文章

  • 闲读诗经之三:《葛覃》

    《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

  • 回娘家

    读《诗经》第二首诗《葛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好媳妇要回娘家的场景。 我们先来读《葛覃》。 ...

  • 读诗经|《周南•葛覃》

    今日读《诗经》第二首,《周南•葛覃》,写一贵族女子的劳作生活,寓赞美之意。 葛之覃(tán)兮,施(yì)于中谷,...

  • 古代服饰考究---葛覃

    诗经国风周南 葛覃 【原文】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 待嫁的你一定会担心这些

    诗经第二篇《葛覃》解读 原文 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 诗经-葛覃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

  • 《诗经》—葛覃

    摘 葛覃(国风·周南) 先秦 葛(gé)之覃(tán)兮,施(yì)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

  • 《诗经》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

  • 葛覃 诗经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

  • 读书笔记二,读《诗经》第二首《葛覃》

    读书笔记二,读《诗经》第二首《葛覃》 文/徐志海 葛之覃兮,施(yi)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读诗经之三:《葛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ce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