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意的花名
焦小桥
海棠还叫赤棠,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把她收进《本草纲目》中,也贯以“海红”之名。赤、红,漫成一片明媚的主旋律,浸染在海棠花上,人们常常直接把海棠花叫做海棠。
海与棠,也都有深意:“棠”内隐于海棠果的本质中,与甘棠(即野梨,又称棠梨)牵手,“棠性多类梨”,海棠果与甘棠外形性质相似,都呈圆形且性味酸甘,都可鲜食或制成蜜饯,都可药用治疗泄泻等。
“海”牵引着海棠的名字,是古人认为海棠最早来自海外的缘故。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的《花木记》说:“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
唐代诗人李白也说:“海红乃花名,出新罗国甚多。”李时珍根据李德裕、李白之说,得出结论:“则海棠之自海外有据矣。”
不过,海棠之“来自海外”,并不是现代意义上来自中国境外的意思,而是有来源不明或源自荒蛮地带的含义。海这个字用在海棠身上,就像《山海经》里的“海”一样。
《山海经》内容包括“海内”“海外”“大荒”三个部分。“海内”与“海外”不能理解为本土与海外。“海内”指的是“五服”中的甸服、侯服、绥服等地区,“海外”“大荒”指要服与荒服。
“五服”是古代一种地域划分方法,将整个国家地域根据离帝畿(即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的远近划分而成。古人所在的“中土”(即中原地区)为山,山外为海,海外为荒。“海”不是现代人所说的海,而是古人视野范围内距离较远、荒晦而不可琢磨之地。
海棠,源自古老的中国,海棠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唐代地理学家贾耽(729年-805年)的《百花谱》中时,就被如此盛赞:“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作为唐朝玄、肃、代、德、顺、宪宗六朝元老、唐朝中期宰相贾耽的评价不会不引起重视。这般高起点,点亮了海棠多姿多彩、红红火火的“树生”。
后来,宋代诗人释惠洪的《冷斋夜话》提到过唐明皇李隆基(685年-762年)对海棠的喜爱:“(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