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有感
本章引用了《杜拉拉升职记》和类似杜拉拉职场形象的故事《奋斗》、《蜗居》、《北京爱情故事》、《欢乐颂》的故事情节,虽然这些都过去了10年,奋斗的路径依然相似,在这些职场形象代表中《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的大多数目标人群是处于职场者,因此,杜拉拉升职记作为中国职场形象的代表。
通过杜拉拉给老板发的一封信中,因加班达100小时以上,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描述,该小说描写了职场的种种问题,在工作高强度下,不可能有自己的生活,也不可能有时间充实自己。
学习问题之一:
没有时间、没有精力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Howard McClusky)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Load of Life),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量”(Power of Life)。无论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和内部因素构成。
关于生存负载,外部负载主要指的就是工作,包括职场工作和没有薪水的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主要来自于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想40岁之前达到财务自由。
生产力量,外部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等;内部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职场工作者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余力,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更好地承担风险,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也更有可能进行学习。”
当然,一本书的空白太多意味着内容太少,就不会有人愿意买这本书;一个人生存余力过多,也意味着他对他人没什么价值,可能在失业,也可能是“白占地土”的主儿。
学习问题之二:
看不懂、记不住,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知识学习的思路,是应付考试的思路,是学院教育的思路,而不是成人学习的思路。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是你自己。
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要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
学习问题之三:
看不下去,不能明确学习目的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有相当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这是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读的越多,不见得用的越多。
近年来能彻底读完的一本书,是不是对你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你读过的最厚的一本书,是不是为你创造价值最多的一本书?答案恐怕都是:未必。
所以,用的多少跟读的多少没有关系,甚至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应用。
第三个原因是,只要能在工作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值回书价。
你在车里、床上、厕所都可以翻几页就可以合上书琢磨一下可以怎样将其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如何解决三大问题
读书难,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因为看不懂,因为看不下去。所以,职场工作者若想更好地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需要有学习方法论。这方法论应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 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
不像读书会要求读完全书,不像MBA要求通过考试,甚至不要求用整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最好像设计精良的现场培训一样,轻松、愉快、有效。
第二,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以书或培训师为核心。
第三,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