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教学🌙
804课例研究《雾在哪里》

804课例研究《雾在哪里》

作者: 李丹720 | 来源:发表于2023-01-12 19:39 被阅读0次

一、选课理由

国庆结束后被网课铺满了整个学期,根据进度选择了《雾在哪里》一课,由于条件所限试课一次,环节的衔接上问题不大,关键是在初读和品读的指导上缺少搭建的台阶,对学生已有和应有的学习效果预估有偏差。

在试课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首先将初读和品读两个梯度的教学目标梳理清楚,再一步一步螺旋上升达成目标。在本班进行时就顺畅了不少。

二、研究课标

2022版语文新课标针对第一学段关于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有: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没感受语言的优美。结合《雾在哪里》所在的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想象”,与新课标中所阐释的内容相匹配,选文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新课标中的另一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再次研读后在这一课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感知。

三、研究教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共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雾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岸边等景物藏起的景象;第八至九自然段写雾把自己藏起,云开雾散,一切恢复原状的景象;第十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显得神秘又回味无穷。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四、解读文本

1.关注插图

课文配有插图,第一幅画的是淘气的雾孩子用一大片雾,把大海、城市等藏起来的情景,画面朦朦胧胧,隐约见到景物的轮廓。第二幅是云开雾散的景象,画面豁然开朗,摇着尾巴的小黑猫特别富有情趣。插图前后照应,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2.关注标点符号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标点符号的理解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执教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加标点和读出标点的语气等方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例如在读课题《雾在哪里》时,提问:如果要给这个课题加一个标点符号的话,你觉得应该加哪一个?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难,在课堂上要有拔高才行,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通过学生的回答复习了读疑问句要有上扬的语气。

3.关注写法

这一课对写法的关注,主要是修辞手法方面的内容。本课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贯穿全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上课伊始,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就了解到课文的修辞手法,课堂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感悟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如何表达的。并通过主问题:在作者的眼里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的眼里雾是什么?学生在理解雾的特点后,畅所欲言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4.关注单元编排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人情人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本单元在《雪孩子》一课的课后题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读方式。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

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表达。

五、文体知识

《雾在哪里》是一篇低年级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特点是:它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它大都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

1.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2.童话往往采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故事情节。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3.童话表现出了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能让人长知识,让人快乐,人类就是在童话的指导下长大的。

《雾在哪里》一课主要采用拟人的手法将关于“雾”的科学常识暗含在生动有趣的文本中,在执教这一课时要充分发挥童话的魅力,巧妙地与生活相结合,引领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六、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读好课题

1.以“水”的名义为二年级的小朋友写了一封信,引导学生猜测“水”的朋友是谁?

2.指导学生为课题加上标点符号,读好课题,读好疑问句。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课的导入部分,从课题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课题读好,同时巧妙借助标点符号,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问题驱动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雾?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交流分享。

2.随文识字“淘”,拓展“掏、萄”等字。

3.问题驱动二:这个淘气的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呢?引导学生浏览课文,找到关键句。

4.指导学生整体概述“雾到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动词进行表述,体会语言的精妙。

5.随文识字“岸”,拓展同音字“暗”。积累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问题驱动,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带着思考交流分享。同时进行随文识字在加强学生记忆的同时也适当缩减了课堂时间。

(三)品读课文,读好语气

1.想象画面,读出“雾”的淘气。

2.思考:为什么把自己藏起来了?引导学生了解雾的特点。

3.读好长句子、读好顿号。

4.随文识字“街”,结合生活实际组词“逛街”。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想象”,同时学习支玉恒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回答,并循循善诱地引导,步步深入地品读课文。

(四)拓展延申,畅所欲言

1.研读课后题,提出疑问:在作者的眼里“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你觉得雾是什么呢?

2.畅所欲言,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以课后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习“雾”的特点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拓展延伸,将自己心目中的“雾”充分地表达出来。

七、名师招式

支老师的课非常的“活”。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情绪的活跃、语言的活跃,甚至动作的活跃上。课堂上不时会发出阵阵笑声(笑声不仅来自学生,也来自众多的听课教师)。在这阵阵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是在愉悦之中,在支老师的巧妙点拨下,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看不出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而看到的是他们在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学习。

支老师在执教《第一场雪》中,在学习“雪后”一段时,支老师用鼓动性的语言引导:“雪景这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广阔的雪野中去游览一番!”一名学生读得尚可,支老师以他独具特点的语言风趣地说:“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雪野的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里边带一带?”下一个学生读得反而不如前一个,支老师又风趣地说:“刚才那位同学好不容易把我们带到雪地边儿上了,你又把我们带出来了。”同学们开怀大笑之后,又投入到更加努力之中,争先恐后地希望把老师和同学们带入雪野中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有的同学甚至超水平发挥,表现出的朗读效果令人叹服。仔细体会,支老师在一个简单的朗读训练环节中,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境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昧”,而且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融为一体,将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地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聚焦到我执教的《雾在哪里》一课,学习支玉恒老师课堂中的“活”与“实”有效统一。在初读环节时,交流“雾都到了哪些地方,用笔在书上把关键句画出来”时,通过小屏幕看到不经常举手的程同学在特别认真地做着批注,特点点击她的小麦克风邀请她回答问题,令我惊奇的时候虽然速度有些慢,但是一处不落地进行了完整的表达。不禁赞叹道:“表扬你啊。跟上个星期相比进步了一大截。第一,你主动举手为你点赞。第二,回答的问题很完整,为你点两个大赞。”看到她心花怒放的表情,将这一问题继续升华,出示图片追问道:“小朋友们如果让你用“先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怎么样来”的句式把这三句话填到下面的。你会吗?”接下来的刘同学不仅完整地回答,并且精妙地运用了不同的动词表达:雾先“飞”到海上,接着“来”到岸边,最后“躲”到城市的上空。顺势评价道:“这就是语言的精确性。我们以后在写作文,或者是写一段话的时候,你就要让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语言精准起来,可以用不同的动词表示不同的意境。出众的往往都是与众不同的。”

课堂上的“活”需要在不同的实践中尝试不同的体验,但是老师所应具备的“活”则更需要研读、反思、学以致用。

相关文章

  • 804课例研究《雾在哪里》

    一、选课理由 国庆结束后被网课铺满了整个学期,根据进度选择了《雾在哪里》一课,由于条件所限试课一次,环节的衔接上问...

  • 同课异构:各美其美

    一、为什么要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一种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就是在研究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日常教学依靠研究并验证研究...

  • 去雾研究

    基于物理的模型的方法(图像复原) 利用大气散射模型:通过求解图像降质的逆过程来恢复清晰的图像,属于图像复原的范畴2...

  • 雾在哪里

    有一天,雾来到飞机场。“我要把飞机场藏起来。”于是,他把飞机场藏了起来。无论是飞机场还是飞机场里的飞机,都看不见了...

  • 雾在哪里

    从前有一团雾,他是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有一天雾飞到大草原上,我要把大草原藏起来。于是他把大草原藏了起来,无论是...

  • 雾在哪里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有一天雾飞到山上。 “我要把大山藏起来。”于是,...

  • 雾在哪里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雾来到田野。 “现在我要把田野藏起来。”于...

  • 雾在哪里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公园藏起来了,同时也把花儿、草儿藏起来。” ...

  • 雾在哪里

    淘气的雾来到了飞机场,他想把天上的飞机藏起来。飞机场的工作人员赶紧禁止了所有飞机起飞。 淘气的雾又来到高...

  • 雾在哪里

    现在我要把五莲藏起来,雾把五莲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学校藏了起来,操场,教学楼,大松树,甚至老师,学生和落叶。雾把一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04课例研究《雾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sw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