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的阅读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读者对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一旦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沟通。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阅读的层次
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只有当我们知道如何去读时,我们才可能真正读懂。
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即再高的层次也包含较低层次的特性。
- 第一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在这个层次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在这个层次中,需要思考“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 第二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强调时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的功课。在一定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时间很短。
在这个层次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这是哪一类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 第三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即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追求理解。 - 第四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借助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
基础阅读
分析学习阅读的阶段:
- 阅读准备阶段reading readiness
- 会读一些简单的读物,附带的事情值得观察
- 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
- 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开始能消化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不同的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做比较)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有两种.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skim或粗读pre-read
略读和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你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如何做略读:
-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注意副标题.在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 如果书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
- 如果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作者会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
- 从对一本书的目录的概略,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阅读这些说明.
- 打开书,翻一翻,念个一两段,或者连续几页,但不要太多.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很多作者会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
现在你已经很有系统的略读过一本书了.你应该俩姐这本书是否包含你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再继续时间与注意?这本书该归类为哪一个种类,以便将来有需要时好做参考.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不要在阅读时"逗留"或"倒退".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在阅读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持主动。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 作者细说了什么?要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及论点。
- 本书有道理吗?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养成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并要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在书上做笔记,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
- 在主要的重点下画底线
-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再强调一遍重要性
-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做顺序编号
-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同样的论述
-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 在空白出记录你的问题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 结构笔记
重点是全书的架构 - 概念笔记
- 辩证笔记
从很多书中,就一个单一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