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否健康,取决于你的行为。如果你沉迷于某些消极想法,它甚至能让你“全线崩溃”;但同时,它也可以成为提高个体目标意识,激发对某事的关切程度、唤醒希望的催化剂。
就焦虑有利的一面来举例,如同鹿群正是由于对其他物种及其人类的恐惧,风吹草动就迅速奔逃,从而使得自身的天赋不断进化,也正是因为感受到威胁使得鹿群奔跑来保全生命。
对于更为复杂的人类来说,除了基本的生存,还有助内心的自我成长。
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上学成绩,工作业绩,各种比赛等等这些充满挑战的场景,成长是对成功迎接挑战的馈赠,从这点看,焦虑是成长必备。
“焦虑”这个词本身带有一种消极暗示,假如换成另一种,比如刺激,兴奋等,来代入到自己面对挑战的场景里,那么不同的人感受也不一样的,四年一次的世界杯,通常我只会在买了彩票押注后才会关注比赛状况,不然的话,是不会熬夜去看一个不感兴趣的比赛的。
这样来说,就容易理解“引发焦虑的其实是你感知到的事实而非事实本身,让你感受到压力的事情对其他人未必也具有同样意义”这样的事实。
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差不多的,作为代表上台发言时,答应了学习一门新课程时,想约心仪的人出来吃饭时等等,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即将到来的挑战感到焦虑,才会促使我们更快,更努力的去准备学习和做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应对。
焦虑提醒你,你已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大脑以这种方式激励你继续成长,不断提高,身体以这种方式说服你完成更多的事情,达到更高的目标。
凡事都讲究一个度,焦虑也要保持在一个平衡的位置,比如一个球队队员,对于这场比赛的输赢一点焦虑也没有的话,那很难说是否会为这场比赛而全力以赴,但若是过于看重奖杯,反而会过度焦虑于没有发生的结果,而疏忽了自己实力的提升。
对于焦虑带来的挑战,思想家爱默生有句话“越是害怕的事越要多做”,这句话跟我喜欢很久的一句异曲同工,“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了依然去面对”。
焦虑的产生是我们将事情感知成为“危险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我们可以转换角度,来缓解焦虑,但在某些情况下,更为有效的是,直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焦点。
就像小孩子打针,我们常常会拿一些玩具糖果一类来分散他的注意力,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栗子。
不仅仅是感到焦虑的事件,焦点转移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用的,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去参加跟我们完全不是一个行业的分享会,回来的路上我问他,是不是觉得这次白跑一趟,没什么意思,他只是笑笑不置可否,但明显只是给我个面子。我提醒说,他的焦点全放在这次活动是否对自己工作有直接的影响,这个出发点没错,但在目前既有的结果来看,很明显自己会不爽的,但如果把它当作一次学习,对其他行业的了解和观察,也是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做准备,把焦点放在这上面,心理感受是不是就截然不同了。
—— 第二章 小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