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北美西部旅行•北美洲
【北美滑雪系列】菜鸟野雪入坑记 (一) 作者:

【北美滑雪系列】菜鸟野雪入坑记 (一) 作者:

作者: 北美户外俱乐部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08:04 被阅读3次

    一、长草记

    人说身在加拿大,俩户外技能必备:一是游泳、二是滑雪。

    BC省江河湖海众多,一到夏天不能在水里扑腾几下会少了很多乐子。大雪封山的冬季,长达6个月看不到岩石,所有户外俱乐部的活动列表也会像机场因天气所有航班翻成延误牌子一样齐刷刷出现户外滑野雪活动(backcountry skiing),鲜有的雪鞋活动(snowshoeing)也是同样的地方一去再去又去还去那种。

    身为户外爱好者冬天真是很难熬。

    2005年冬天,一伙人众吭哧吭哧顶风雪踢着雪鞋爬上Brew Hut过夜吃火锅,木屋里一个西人胡子大爷被我们委屈地挤到一角,无奈地看着俺们大快朵颐艳羡不已。是夜酒酣饭饱人仰马翻不表。清晨起来云开雾散大蓝鸟天,只见大爷抖擞精神披挂整齐,扣上滑雪板,回眸冲我们轻轻一笑,双杖轻点一跃而出在雪坡上划出大大的“S"飘逸而去,瞬间无影无踪,徒留一屋子头顶烟火气流着口水艳羡不已的人群。

    次日无奈踏雪远去的队伍,旁边就是大爷潇洒的滑雪印记 。

    二、拔草记

    第二年, 立志效仿大爷滑野雪,又请教了若干本地户外俱乐部的大神。大神们谆谆教诲:滑野雪不同于普通滑雪,路线多样化,无人为平整雪道,容错性小(想想在山崖上刹不住或窄窄的山脊上拐不过弯啥情况),风险大,全野外环境容易遇到雪崩。因此,若想滑野雪,普通滑雪技术至少要达到黑道熟练程度 (这个标准至今仍被各大俱乐部作为参加滑野雪的报名要求之一)

    好吧,俺自诩运动神经发达,滑个downhill ski速成不在话下。二手店买了副雪具,看了几个网上教学的录像,自个儿就在西摩山操练起来了。第一次去跟在一帮小奶娃后面蹭学犁式滑行(俗称“滑匹萨”),战战兢兢不敢造次。第二次再去就感觉不错了,姿势不论绿道蓝道随便平趟,最后还在黑道“unicorn”试了一把,居然也能歪歪扭扭的下来。第三次立马横刀站在雪场就踌躇满志了:原来滑雪没那么难嘛!上去就直奔“unicorn”,刷了几个上下愈加熟练,开始盘算啥时置办滑野雪的装备,眼前已经能看到自己矫健的身姿在蓝天白雪自由滴滑翔。正得瑟着,脚下一个拌蒜,雪板滑到了一堆黏雪上不动了,整个人就依着惯性飞了出去,手臂本能地在坡上乱抓想把自己停住。最后倒是停住了,左手臂完全抬不起来了。后来诊断左肩韧带严重拉伤,就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言滑雪。

    三、离离原上草又生

    一晃十年过去,烧焦的野雪荒原下,嫩草种子从没有停止过挣扎。

    2015年,我的一个登山伙伴菲律宾小哥Dean Perez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单人14天,中途无供给,滑野雪穿越了惠斯勒西北200公里处Manatee-Lillooet-Bridge高山冰川带,沿途登顶了17座高峰,行程180公里,累计拔高18000米。而此前一年,他还是个和我一样不会滑雪的登山客。

    疯狂的180公里穿越路线

    这个难度有多大?就滑雪而言,大家都知道滑行时重心要向前,但背上70-80磅的大包就不是同一个故事了;就登山而言,这些地区人迹罕至,路线资料匮乏,更不用说一路要穿过数不尽的冰缝和冰舌,其中几座山峰最后的攀爬,坡度介于45-50度之间。后来聊天问他怎么做到在一年内学会滑雪并快速达到能滑野雪的水平,答曰:欲滑野雪,就得在野外练,从易到难。还被告知人一天也没在滑雪场滑过。震惊过后,心里的草籽愈加萌动,也许……我也可以?

    穿越途中必须经过的无数冰缝之一 

    这个“也许”在2017年底又被来自卡尔加里的滑雪登山爱好者老曾推波助澜了一把。他在AB省有着固定的搭档时常进山滑野雪,到了BC发现这里的华人圈子鲜有类似活动。有些名曰“滑野雪”其实也就是在雪场坐缆车上山(大多集中于惠斯勒滑雪场),然后不从常规雪道滑下来,只能算“半野”,更不用谈深入偏远地带像菲律宾小哥这样的滑雪登山(ski-mountaineering)了。

    其时我对BC省西南沿海的大山们如数家珍,老曾具有丰富的滑野雪经验,我俩一拍即合。朋友圈里又有好几个志趣相投的登山伙伴把自己升级成了滑雪教练,大家摩拳擦掌建了个野雪微信群准备共襄盛举,野雪计划呼之欲出。

    那年冬天,草籽终于发芽破土露尖儿。

    四、野雪初试 -- 一切尽不在掌握

     这个草一直长到了2018年初春才得以开拔。经过了短短几个月的野雪群纸上谈兵,贪玩胆肥性子急的射手座有点儿按捺不住了,适逢"北美户外"俱乐部组织去Zoa peak走雪鞋,与老曾小猫商量了一下决定搭上这班顺风车去滑野雪。木有装备,先租!MEC扛回来一大堆装备:野雪板,雪板皮肤(skin),靴子,当然还少不了野雪安全“三件套”- 雪铲(shovel),探针(probe),发射器(beacon)。一天租金总共也就50-60块,对于想试试野雪但没有装备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记得要至少提前2-3周时间预订,否则在繁忙的雪季租不到也是常有的事。

    野雪安全“三件套”(雪铲,信号发射器,探针)

    Zoa peak位于Hope小镇以东50公里的Coquihalla Summit地区,停车场就在高速公路边,得益于1200米的高海拔,一出停车场就有大白雪,山势平缓,树林稀疏,特别适合初级野雪爱好者。一到冬季天气晴朗,路边停的车一眼望不到边。

    穿上靴子,给雪板贴上“皮肤”,调到“行走”模式,全身披挂齐整,检查过信号发射器,就这样开始了我的野雪处女行。雪鞋雪板一行混合编队行进在上山途中倒也毫无违和感。第一次使用贴上皮肤的雪板"走路",立刻喜欢上了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省力:如果是穿雪鞋走雪路,每一步都得重复抬大腿-下陷-拔大腿的过程,而滑雪板得利于"皮肤"的反向摩擦力,只需向前滑行不用担心倒退。我很惊讶于这个滑雪板上山居然不用练,走起来还很顺,某大神说话"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三人野雪队一路领先,很快就登上了Zoa的顶峰,环顾四周,蓝天白雪远山,坡下雪鞋队正在接近中,看起来一切尽在掌握!

    Zoa峰顶照

    很是得瑟的摆拍了几张之后,扯去雪板”皮肤“,锁定后跟调成“滑雪”模式。老曾和小猫两大神干净利索一滑而下,扬长而去。我脑补了一下十多年前滑雪的那丁点儿体会,回头朝雪鞋队笑笑,飘然而出,摔了一跤。

    下山前扯去雪板“皮肤”

    俺这一天的各种花式摔跤表演就此上演,差点摔到生活不能自理:粉雪摔,粘雪摔,硬雪摔,树林摔,缓坡摔,平路摔...  

    摔跤的经验那也是杠杠滴 -- 学会了用两根杖十字交叉按在软雪地上帮助起身,学会了倒栽葱的时候就地侧翻自拔,学会了脱板后快速上板,学会了在雪鞋队的trail里用两雪板外刃卡住雪槽减速。

    连累两位滑雪大神一路等,眼见着他俩双双从树林一跃而出上了伐木路,到俺这就成了飞摔而出。

    摔出树林一脸懵样

    快到停车场最后还要下一个陡坡,整个就是连滚带爬下来的,身上倒不觉得痛,最最痛心的就是在底下笑眯眯看俺表演的大神还说这难度最多滑雪场“浅蓝”道。

    好吧,只能说俺有菲律宾小哥的胆识没有人家的天赋,一切尽不在掌握啊!初次滑野雪,完败于雪鞋队,比他们整整慢了两个小时到停车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美滑雪系列】菜鸟野雪入坑记 (一) 作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iwu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