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吝”望着窗外,寻思着怎么能瞒过父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从家里跑出去,今晚那帮人和他约定,在三里外的那处寒洞里见面。
“胡不吝”这个外号已经叫了好几年,从初中的时候就有人给他起的,说法不一,起初这个名字好像是“胡不拎”,意思是说他这个人做事“拎不清”。
那时候学校门口总有其他学校的一帮小混混,堵住他们这群小孩子,叫到跟前,就开始搜他们的身,但凡有几块零花钱的,都被他们搜走,如果身上分文没有,免不了屁股蛋上要被踹上一脚。
“胡不拎”性子比较倔强,心里看不上这些混混,别的同学为了应付他们,总问家长要上点小钱,“花钱消灾”,见到这帮混混就主动凑上去,递上手里的零钱,算是呈上一份过路钱。
“胡不拎”这名字就跟他不愿意妥协联系在一起的。那些混混发现这个孩子每次头抬得高高的,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一点“孝敬”、谄媚的表情也没有。
于是问他叫什么,他回答:“我姓胡!”,那些混混就说这小子做事“拎不清”,给他起个外号叫“胡不拎”。
小胡同学不仅不拿钱给他们,还向学校汇报,在校门口有这么一批混混,堵住同学回家的路,索要钱财。学校派了几次保安上前驱赶,这些小混混本着“敌进我退”的游击战原则,跟保安兜起了圈子。
而小胡同学成为了校园保安的“侦查兵”,及时把这些小混混出没的地点搞清楚,给保安通风报信,阻止了几次他们的勒索行为。这些混混后来知道是小胡同学从中作梗,就想找机会收拾他。
要么怎么说,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呢!小胡同学在跟混混打交道的过程中明白了一件事:团结就是力量!他想了一个星期,把那些受过欺负的同学组织起来,找他们谈心,做工作,希望这些同学和他共同组织一个“正义社”。
目的就是跟这样的霸凌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求人不如求己,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安全寄托在保安身上,我们要学会为自己斗争出自由和安全”。
小胡同学的组织动员能力在实践中快速的成长起来,没过多久,正义社的力量就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
放学后,正义社的那些孩子就聚在一起,大摇大摆的从混混们面前走过,“胡不吝”眼睛瞅着那些人,表情很平静,但是隐隐透着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让那些混混有些知难而退,不再向他们这群孩子索要钱财了。
同学们后来索性把小胡同学叫做“胡不吝”了,是谁开始这样叫的不知道,大家觉得小胡同学身上的正义和力量是从不缺席,始终都在的。于是“不吝”就成了他的外号,言下之意褒奖他的正义和勇气。
那些混混终于选择了妥协,他们没有办法去摧毁一群组织起来的初中生,他们从“胡不吝“的眼神里,知道这个孩子必须要认真对待,如果不能跟他好好谈判的话,那么未来他们在这一片的声望就会被“正义社”取代。
“胡不吝”盯着窗外,街上被小雨打湿,他的心情有点复杂,他懂得这次谈判是混混们示好的一种体现,可是他不想妥协,他想把规矩跟他们讲清楚:“是时候摊牌了”他打开窗户,跳了出去,当脚落在地上的时候,他已经想好了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