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会炒凉粉,是家传的。
每次去婆婆家,都想要吃炒凉粉。
可能你会觉得炒凉粉有何难,也并不难,可有时自己炒,味道总是不够醇,不够厚。也曾问过婆婆,她说需要掌握火候。
婆婆炒的凉粉是自己打的,她说外面的粉不够劲道。
我也不知道打粉时的配比,只是看到婆婆一遍一遍的不停搅动,粉面子是很容易沉淀的,配比应该很重要吧!打的粉不可太稀了,太稀就不劲道;又不可太稠了,太稠就太硬,不能称之为“粉”了!在热锅里的粉慢慢开始粘稠,不说要把粉面子搅开、搅均匀了,不可有大泡泡、小泡泡的,那粉也不可有小的板结块,就是这不停搅动的力气,每次都是公公和她一起搅,两个人轮换着,公公和婆婆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偶尔互相提醒一下,哪里没搅好!
打好的纯红薯凉粉有点偏黑,待到冷却,光滑平整的凉粉永远依附着容器,你便可以随心所欲,做成想要的模样。
我很喜欢凉粉,喜欢它透亮的样子。就如同宝石缺不了光芒的点缀,有了炒的滋润,才能成就它透亮的样子。
姜丝,葱花,凉粉,还有可加可不加的辣椒丝,在桌子上一放,才有了真正的热闹。
用油作为炒菜的前缀倒入锅中,待油稍热,放上盐、生抽、鸡精、姜丝,听到姜丝在油锅中发出噼里啪啦的欢呼,爆出香味时,再放上两勺面酱,把酱慢慢晕开,姜味混着酱香味就慢慢的扩散开来了,油裹挟着酱汁开始慢慢冒出小泡的时候,就开始放凉粉了,那如麻将块大小、稍薄的凉粉块,大厚块里面没味道,更小的话就不成型了,与酱混炒两下后,由中火改为小火,慢慢煎炒,大约三分钟,底面起皱变黄时,可以翻一下,煎炒另一面,凉粉慢慢由原来的不通透、混沌感变得油亮,渐渐透明,被油浸湿了一样,等另一面也变得焦黄时,放上葱花,就可以出锅了。
我们都在旁边看着,凉粉要趁热吃才好吃。
哇!微黑发亮,莹润剔透的,透亮的凉粉像水晶块,快赶上果冻的通透了,油亮焦黄,香喷喷的,零星的葱花点缀在上面,倒是一幅黛青山景了。热气缭绕,“远山凝黛碧如烟”哈!
夹起一小块放在舌尖,香辣爽滑,软软的,还有点Q弹,那股淡淡红薯粉香味,再加上酱的香辣味道就被舌头牵引到喉咙,好像来不及咀嚼,就已经下到喉咙以下了。你想要慢慢咀嚼却不能够,只能大口地吃了,以解腹中的渴望,如果说细嚼慢咽是一种滋味,那么大快朵颐难道不也是一种滋味吗?
如此之快,有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了,决心要细品一下,再夹起一块儿放在舌尖。这时候的香辣软糯的味道才充满了嘴里的空间,每一个味觉细胞都被唤醒,轻轻咀嚼,那焦酥的外围,颇有吃锅巴的感觉,内里的软弹让人沦陷,先是舌尖,继而是舌根,最后是喉咙,那种醇厚香辣就这样一路奔跑,迅速传遍全身了!
邻居家会问我们,“你们又吃炒凉粉了,从抽油烟机里都闻到了味道”。
不喜欢开封的酱炒凉粉,用大酱炒的,颜色黑不拉几的,味道也不醇厚,凉粉也不弹,没有嚼劲,你会后悔买来。那个酱也一定没有晒好,婆婆晒酱,要用暑天的阳光把酱晒到沸,枣红色的带着紧实感的辣酱要比买的甜面酱好太多了,晒好后装到玻璃瓶子里,不论放几年,除非干了,都不会坏的,因为也放了辣椒,很有味道,吃上一个刚蒸出的馒头,馒头的酵母香味,加上微辣的酱香凉粉,让你吃到额上一层细密的汗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