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济改革的成就
本章的基本结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改革旨在突破资金缺乏的比较劣势对经济增长的制约的赶超战略所形成的经济体制以来,不仅通过微观经营机制的改革,提高了工农积极性,释放了大量的生产潜能,提高了生产率,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还受益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加快经济战略转换,更加积极主动的推行比较优势战略,是中国经济尽快走向繁荣的关键所在。
6.1经济激励和经济效率的改进
经济激励和经济效率的改进是解释改革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两个主要变量。
非国有企业的经济激励显著优于国有企业,是非国有企业的增长显著快于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建立在微观经营机制改革所释放的积极性和发挥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则是改革后经济增长比改革前快而且较为持续的主要原因。
6.2产业结构扭曲得以矫正
改革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主要依靠新生出来的非国有经济为动力的特征。这一时期国有经济未能取得同样效绩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缺乏自生能力。为了社会稳定,政府仍需扶持那些没有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使得后者无法完全按照市场上的价格信号所反映出来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和技术调整。其结果是:政府补给导致政府损失,且企业因为优惠缺乏改进,缺乏积极性。
在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的经济中,产业结构决定于资源比较优势,并随之变动
6.3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
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验证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借助于发挥比较优势去追求持续稳定快速的经济发展。
改革所纠正的是效率不足和激励低下,所以改革是从微观经营单位开始的。
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是劳动力流动,市场发育生产的效率,外贸与技术引进以及国内投资与外资引进。这四方面大致可以涵盖迄今为止中国通过改革创造市场条件,让比较优势发挥作用所带来的增长效应。
乡镇企业的影响:1.乡镇企业已成为国家税收增量的主要来源。2.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领域和就业结构转换的主要动力。3.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之大的作用,最为关键的就是他较好的利用了中国所具有的劳动力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