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总结
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由此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是资本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选择。
扭曲的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的制度安排造成了整个经济的短缺现象,为了把短缺的资源配置到战略目标所青睐的重工业部门,就要有一个不同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制度。
在传统经济体制中,只有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是政府主动选择的,是外生变量,而扭曲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则是相应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是内生变量。这三种内生形成的制度安排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质。
传统经济体制是为了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服务的。
经济效率低下,增长难以持续(活乱现象),使赶场战略没能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传统发展战略的目标是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受到压抑的是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受压抑部门的发展具有矫正扭曲的产业结构和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的效应,由此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
改革以前中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推行课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使中国所具有的资源比较优势能够发挥出来。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活乱循环根源在于经济改革过程中一部分环节的改革先行造成了经济体制内部的不配套,而走出活乱循环和解决其他诸多转型过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把改革深入到宏观政策环境的层次,使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在比较优势战略下形成新的内部一致性。
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就能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困难,逾越各种障碍,而成功的改革又将有力支持经济增长。
网友评论